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許文秀 通訊員楊艷瀅)3月30日,由中南民族大學、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武漢東湖高新區科技創新和新經濟發展局主辦,中南民族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和中南民族大學科學研究發展院承辦的武漢—光谷“醫工融合、創新發展”論壇在中南民族大學學術交流中心成功舉辦。
活動現場。學校供圖
開幕式上,中南民族大學黨委書記邊境致歡迎辭。他希望本次論壇能夠進一步推進中南民族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建設進程,促進武漢健康產業的繁榮和持續發展。該校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院長陽小飛向與會嘉賓表示歡迎和感謝,并表示希望大家針對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新政策、新形式、新發展各抒己見,踴躍交流,進一步促進地方政府、高校醫院和醫療企業的深度交流合作,真正發揮醫工聯合的協同作用。
【資料圖】
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綜合黨委副書記李敦強,深圳大學醫學部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思平,湖北省科技廳基礎處處長王錦舉分別致辭,他們對論壇聚焦“醫工融合、創新發展”,為專家學者和企業之間搭建一個高水平、高層次、多視角的交流平臺表示充分肯定,并對加快新醫工交叉深度融合,提升人才培養水平,打造更高水平產教融育人共同體建設新標桿的美好愿景表達了熱烈支持與殷切祝福。
論壇上,東南大學生物科學與醫學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萬遂人,重慶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鄭小林,廣東省生物醫學信息檢驗與超聲成像重點實驗室主任汪天富分別作題為《BME工程認證與人才培養》《立德樹人、潛心育人,當好研究生成長成才的指導者》《建設創新實驗室,培養卓越工程師》的大會報告。三位專家結合當下工程人才培養需求與現狀提出,對于人才培養而言應以學生為中心,產出為導向,并持續改進,以符合企業醫療儀器開發需求的綜合性人才為培養目標,以具有醫療儀器系統開發的實踐能力作為畢業要求;對于研究生導師而言應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加強,做到以學生為本,充分了解學生。
東南大學萬遂人教授作報告。學校供圖
中南民族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高軍峰教授從腦影像與腦認知研究及生物雷達技術與大學生健康安全檢測系統研究展開了報告,展現了前沿生物雷達技術并分享了自己團隊的經歷和成果。
在下午的分論壇中,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勁草、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總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宋健分別從臨床層面以《醫工結合臨床科研創新轉化的新神經外科手術體系的建立》《特殊作業環境腦功能評估與增強關鍵技術》為題展開報告,他們向與會嘉賓介紹了當前運用于臨床的前沿科學技術,同時表達了對未來進一步進行學術交流及開展企業合作的意愿。
聯影智融總裁中國區總經理姜植銘、武漢邁瑞科技有限公司研發負責人劉夢星、博聯眾科(武漢)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總監布寧斌、通用電氣醫療系統貿易發展(上海)有限公司的2014屆校友劉冶分別從企業層面以《生物醫學工程推進臨床創新》《從行業看專業:邁瑞醫療與生物醫學工程》《突出特色,如何做好醫工校企共同發展》《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職業發展與就業前景》為主題進行報告,共同探討醫工交叉技術與未來行業發展趨勢,為與會者帶來了新觀點、新技術、新想法。
面對各專家及行業優秀代表的精彩報告,該校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黨委書記賀銘表示:“面對目前健康需求的不斷提升,醫學與生物學、影像學、傳感器應用、計算機科學等多學科、多領域也需不斷的交叉融合,協調創新。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必將進一步加強高校、企業、醫院之間的交流,助推中南民族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建設,深化醫工交叉融合、產學研同創新,助力武漢光谷醫療健康產業發展”。
來自東南大學、深圳大學、重慶大學、四川大學、廣東省生物醫學信息檢驗與超聲成像重點實驗室、內蒙古大學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總醫院等專家學者及武漢光谷生物城部分企業代表、中南民族大學師生代表130余人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