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上海老太太推倒摩托車”事件,刑事案件因老人去世而終止后,車主起訴老人遺產繼承人債務清償糾紛。3月24日下午,該案將在浦東新區人民法院金橋法庭開庭審理,一審獲賠車主勝訴,獲判賠16704元。(據3月24日極目新聞報道)
2022年6月事發至今,車主的維權之舉一直備受關注。有網友無條件對車主表示支持,也有網友認為,老人年事已高,還患有器質性精神障礙,如今也已去世,車主應該“得饒人處且饒人”,甚至還有網友私信網暴車主……
浦東新區人民法院金橋法庭
不過,網友提出的這些理由,都不應成為阻止車主維權的理由。人都會犯錯,但不是說年紀大、精神有問題,就可以不承擔自己所作所為帶來的后果,就能對其網開一面。老人、精神病人,都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事件中,他們更容易引發人們共情,所以在面對類似維權事件時,維權者常常要受到“法不責老”、“弱勢特權”等不良風氣的影響。如果弱勢群體出現違法行為被從輕處理,類似的行為可能就會受到鼓勵,這樣才是真正破壞了原有的社會秩序。
因此,車主在法律框架內堅持依法維權的舉動,恰恰捍衛了法律的尊嚴與權威,更體現了公民法治意識的進步,更不應該被網友進行道德綁架和過度苛責。
何況,老人有監護人一起生活。依照法律規定,監護人應當對老人的行為負責,并且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但在這場持續數月的維權事件中,老人的監護人一直對車主避而不見,試圖通過“拖字訣”結束此事,可見其對自身法律責任的認知也不清晰。幸而法院最終判決車主獲勝,并獲得應有的賠償,也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真正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