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清早,一陣陣鴨叫聲打破了陶河村板鴨店的沉寂,一天忙碌的工作開始了。元旦之后,鴨叫聲提前了,因為將至年關,各地來店里訂購陶河板鴨的顧客增多,板鴨店的工作不得不更早開始準備。
1月5日,極目新聞記者來到武漢市新洲區汪集街陶河村一家板鴨店,近距離感受20多年的柴火老灶臺,如何燒制出一份美味的陶河板鴨。
廚房內4口鍋在燒制板鴨
(相關資料圖)
20年堅持柴火灶臺燒制
田中樹,岸邊鴨,陶河村由陶河得名,卻因鴨子聞名。陶河板鴨因味美淳厚,成為當地名菜。
當日下午記者走入店內,就被陣陣的香味所吸引,直接來到店內后廚。板鴨店負責人朱良烽正在忙著燒制板鴨,廚房內被熱氣籠罩著。
正在燒制的板鴨
“臨近年關,每天的訂單都在不斷增多,4口鍋都在燒板鴨?!敝炝挤榻榻B,今天凌晨3點,店里就開始忙碌了。新鮮的麻鴨經過處理后要在柴火土灶上不停地翻炒,朱良烽邊介紹邊用鍋鏟翻動鍋內的板鴨,滋滋聲音不斷傳出,陣陣香氣彌漫了整個廚房。
朱良烽告訴記者,從宰殺到出鍋,每一只鴨都要經過至少6個小時的處理。選料、宰殺、漂洗、翻炒、燜煮、加蒜……從四點到十點,一只鴨子經過數道工序的“考驗”,在土灶大鍋旺火上干燒干燜后,新鮮出鍋的陶河板鴨醬味香醇,味美多汁,成為了餐桌上的焦點。
“這個柴火灶臺是20年前做的,我從岳父那接手制作陶河板鴨的技藝也有20余年了?!闭f罷,朱良烽乘著空隙,到廚房外灶臺下添加柴火,保證火候。記者也跟隨他一同走出,他一邊用火鉗將柴火塞入灶膛內,一邊向記者介紹著,“火候也需嚴格控制,才能烹飪出地道的美味,而這道民間的傳統手藝也是陶河村人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
朱良烽添加柴火
“陶河板鴨的獨特味道離不開三個要素,一是陶河地下的井水,二是當地散養的土鴨,三是有祖宗代代相傳下來的工藝和配方。”朱良烽表示,這三要素環環相扣,缺一不可,這就是陶河板鴨好吃的秘方。
外地顧客提前3天預訂
“這都是元旦之后的訂單,很多顧客都是提前3天預訂的?!敝炝挤楦嬖V記者,今天板鴨共制作了80份,都是前幾日熟客預訂的,但是為了食物的新鮮,鴨子都是當日現殺現做?!笆炜投际侵苯釉谖⑿派舷聠危€有不少電話預訂的,預計下周訂單會更多,店鋪會更忙?!?/p>
“朱老板,我來了,鴨子做好了嗎?”下午2時左右,店鋪門口傳來聲音,這是來自鄂州的顧客劉先生來店里取貨。劉先生介紹,之前來新洲出差,朋友帶他來吃過一次,就認準了這家店?!霸┛蠢习迮笥讶φf訂單多,我特地提前了3天預訂了。今天路過新洲下高速就到店里了,晚飯約了朋友一起品嘗?!绷嘀?大包板鴨,劉先生笑瞇瞇地離開了。
陶河板鴨
作為“陶河板鴨”技術傳承人,朱良烽在保證美食味道的同時,更主動飲食的健康、安全,并通過電商等平臺把陶河板鴨推向市場。目前,該板鴨店成為新洲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也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陶河村村支書表示,該板鴨店帶動村里31戶村民就業,年產值達1000萬元。帶動養殖戶50戶,平均增收3.5萬元,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