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胡長幸
通訊員 張龍 韋子堯
6月10日,在武漢市科技局、武漢東湖高新區管委會共同指導下,位于光谷生物城的武漢國家級人類遺傳資源庫(簡稱武漢樣本庫),與一家市屬三甲醫院、5家本外埠生物醫藥企業簽約合作。
自此,他們既是這家湖北最大“生物銀行”的樣本資源“儲戶”,也是基于樣本資源進行技術研發孵化合作的首批市場主體。
多家機構入伙武漢樣本庫
醫院、企業為樂當“儲戶”
當天,武漢樣本庫與北京大橡科技、武漢瑞佶生物等5家生物企業簽訂框架合作協議,圍繞人遺資源保藏利用、分庫共建、技術開發、成果轉化和數據共享等方面開展戰略合作。
武漢瑞佶生物創始人胡勇告訴記者,他們以前在做治療罕見病或者腫瘤新藥研發的時候,前期階段需要對大量臨床樣本做數據分析,但是靠自身的力量,很難短時間從大型醫療服務機構獲得相應資源。
他表示,與樣本庫合作后,能夠接觸到更多的來自大型醫療機構的臨床資源,自己公司的資源也可以入庫存儲,此外公司與平臺存在合伙和孵化關系,這是一種非常好的結合形式。
胡勇樂觀估計,跟以前相比,在創新藥研發的前端樣本和數據收集環節,合作后大概會節省一半以上的時間。他們已經將研發總部布局在光谷,目前就在武漢生物樣本庫的6樓辦公。
正是基于可以安全保藏生物樣本資源、提高大規模資源調用和數據挖掘的目的,武漢市中心醫院與該平臺簽訂了分庫共建共管共享合作協議。
武漢市中心醫院與武漢樣本庫達成合作
武漢市中心醫院科教處處長胡繼發透露,此次正式簽約的武漢樣本庫中心醫院分庫,設在醫院本部,具有保藏和研究60萬人份脫敏處理生物樣本資源、大數據的能力。
由于采取共建共享模式,在有科研項目需要時,分庫可以調用總庫的資源,總庫也可以調用分庫的資源,研究結果和技術轉化成果按約定進行共享。這樣研發效率高、大數據價值轉化快。
湖北最大“生命銀行”能存什么?
據悉,武漢樣本庫位于光谷生物城,在去年11月投用,是目前湖北省規模最大的“生命銀行”、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發展戰略規劃重點項目,也是省內第1家通過科技部保藏行政審批的第三方樣本庫。
該平臺總經理張晗蕊介紹,武漢樣本庫的英文名稱是“WUHAN BIOBANK”,即“生物銀行”。里面超低溫儲存的是血液、尿液、細胞、DNA等人類生物樣本,以及與樣本相關的臨床信息、流行病學等信息,具備1500萬管生物樣本和海量信息合規、脫敏保藏能力。
上述資源經由數據共享、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等合規方式,還可以發揮加快新技術新藥物研發、幫助實現精準診療、支撐相關產業發展作用。目前,該平臺已經與10余家醫院開展合作,協議保藏樣本量達200余萬管。
武漢樣本庫位于光谷生物城
她透露,樣本庫還具有大數據分析、技術創新開發等功能,既吸引醫療機構當“儲戶”、保藏樣本資源,也能吸引下游生物醫藥企業當“用戶”,合規利用資源做研發。同時,平臺也當創新企業的合伙人,共挖大數據價值,共研創新技術,共享成果轉化效益。
會上還發布了“青耕計劃”之腫瘤精準診療項目全國招募活動。該項目是武漢樣本庫聯合生物醫藥技術領先企業發起國內首個癌種規模最大的腫瘤精準診療項目,由舒紅兵院士擔任首席科學家。下一步,項目優先針對肺癌、乳腺癌、宮頸癌等十大癌種,向全國招募疾病樣本和信息資源,進而開展研究,并進行轉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