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湯煒瑋 通訊員 王夫之 羅曼
數字鄉村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
武漢市江夏區是全省四家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之一,也是武漢市唯一的試點區,同時作為全國117個試點縣市區中的重點案例地區。
在這里,“數字”正沿著阡陌小徑飛入田間地頭、養殖基地、鄉村醫院……
智慧農村動力十足
5月9日,位于江夏西南部安山街的金龍養殖基地,育肥區的豬欄里,有的豬躺著,有的閑逛。
豬欄一邊,地下墊著細小格子鏤空隔板,另一邊是干燥區。豬排便的時候就到鏤空隔板的漏糞區域。暗溝管道裝有排風扇,隨時將糞便產生的氨氣抽出去,注入過濾系統。糞污則通過管道接到環保池進行環保處理。
豬舍正中間,有一個紅外線感應器。豬圈的溫度、濕度,實時感應。感應器連接風機水簾。豬圈內溫度、濕度不合適,系統能調動風機轉速變動。
豬圈里的食槽裝上了感應器。食槽自動盛滿食物,豬一吃空,食槽就再次盛滿。如果豬生病了,紅外線探頭也能第一時間發現,并且根據豬咳嗽的頻率、聲音,做出基本疾病診斷。
每只小豬剛出生都會戴上耳標,隨著它不斷長大,耳標包含的信息越來越多。上了餐桌,仍能通過這個耳標找到這只豬出生于哪個基地、在哪個欄成長。
在江夏,有不少公司已實現畜禽養殖自動化,全區萬頭以上畜禽養殖業均實現自動化養殖。
在江夏區西部的鄭店街,已建設起農產品產業鏈監管服務和農副產品溯源平臺,實現檢測、追溯、監管數據的本地化管理,溯源平臺與銷售平臺產銷對接,供需明確。
根據江夏區國家數字鄉村試點規劃,未來,在江夏區東部的五里界街,將全域開展智慧旅游服務平臺建設;在南部的山坡街道將實現全域智慧治理建設。聚焦黨建引領,江夏區還將推動黨建數字化、民生數字化、綜治數字等數字融合發展。
城市資源直達農戶
山坡街是武漢市版圖面積最大的街道,距江夏城區有35多公里。
5月5日上午10點,山坡社區75歲的艾爹爹頭痛一周,來到山坡中心衛生院就診。
醫生為他做了CT,10分鐘后,他就拿到診斷結果,而這份結果由遠在35公里外的江夏區中醫醫院放射科出具的。
“平均每天通過遠程影像診斷中心收到100多份影像會診資料?!苯膮^中醫醫院放射科醫生艾繼濤介紹,江夏區已有20家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CT等放射影像檢查,接入江夏中醫院及時會診診斷的區域遠程服務網。
據了解,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和區中醫院均組建了心電圖和放射影像會診中心,實現村級遠程診療服務全覆蓋,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二級醫院的診療服務。
依托武漢教育云平臺,江夏區建設學校機構空間、班級空間、教師個人空間,建設網絡教學資源,實現網絡授課有效互動。
江夏融媒“掌握江夏APP”開通服務子欄目,開展在線預約、零跑腿、遠程踏勘、企業開辦等政務服務,以及民生通知、公交查詢、實時路況等線上生活查詢。
大數據中心精準服務農業
在江夏大數據中心,每天數萬條來自各單位的數據涌入大數據平臺,中心3樓的大數據運管中心,有一個90平方米的電子屏,可以同步與市、區、街道、村級各相關負責人同時連線召開視頻會議。
“這里就相當于一個中央廚房,根據鄉村發展需求點單,我們‘配菜’?!苯膮^大數據中心副主任秦愛芬介紹。
以防汛專題應用場景為例,汛期時,“城市大腦”可以根據預先配置的算法,在匯聚水務、氣象、應急、消防、交通等各類數據后,自動生成相關預警處置預案,并且直接觸發聯系系統,根據不同的層級,將具體“指令”發送給不同的人員。
據統計,該中心已有3600余萬條數據可以用于農業發展信息共享,包括空間地理、湖泊、港渠,農業人口數、從事的產業,全區的農家樂項目、地理位置等等信息。
“未來更多的數據會接入系統,轄區居民也可以通過公共服務云平臺享用更多的數據信息。”秦愛芬說,大數據平臺和公共服務云平臺兩大平臺共享資源池,可實現全域感知數據、政務數據、社會數據的全面匯聚與融合。未來農業布局、農民創業、農旅融合、農業技術等方面的發展有更多數據支持,分析結果更為客觀,農業發展方向將更加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