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菜,從泥土中“走”到餐盤里,食品安全程智慧管理。4月24日,省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全體會議審定的2022年湖北的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透露,將全面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守住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直播”做菜
4月20日11時許,湖北億謙食品科技公司“美泰樂中央廚房”,實時監控大屏幕上顯示著配餐間、企業快檢室、操作間、打包間、運輸通道以及各大學校食堂的內景。在該系統上,還可以看到當天配餐汽車的送餐軌跡,實現實時定位。
眼下,該平臺已與東西湖區市場監管局監測平臺互聯。市場監管人員足不出戶,就能查看當天供餐單位和轄區內食堂的安全情況,如果工作人員沒戴口罩、操作不規范,系統還將自動識別,將信息推送到后臺。
這樣的“智慧廚房”,正是湖北眼下推行的“互聯網+食品安全”監管新模式之一。
借力新技術,我省今年將有更多農貿市場開出能顯示農殘快檢結果的“智慧小票”;全省學校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覆蓋率力爭達到65%,其中武漢力爭全覆蓋,讓更多家長能在手機上看到校園餐的制作全程。
據介紹,今年我省將繼續完善食品安全追溯系統并在全省推廣應用,其中消費者查詢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追溯信息次數,將比2021年提高50%以上。
外賣安全“看得見”
除了學校食堂,我省今年將提升外賣的監管水平。
4月24日晚間,武漢消費者余女士點開某外賣平臺的“透明餐廳”模塊,看到一家米粉店鋪的后廚內,戴著口罩和一次性手套的工作人員正在麻利打包。余女士見狀放心地下單了。
這家店鋪位于武昌凱德1818商圈,是我省首條“網絡餐飲食安示范街”的入駐商家。外賣安全“看得見”,源于市場監管部門打通線上下渠道,實施餐飲質量安全提升行動,嚴防行業性食品安全風險。
今年,我省將持續關注外賣安全,推動外賣“食安封簽”“陽光廚房”在全省加快落地。
與此同時,我省將進一步做實食品安全監管的基礎。省糧食局透露,今年將增加檢測樣品數量,防止“超標糧食”流向市場;農業農村廳預計將在今年淘汰甲拌磷等4種高毒農藥;省食品稽查局將對近100家食堂供餐單位開展專項檢查,力爭今年底“標準化”食堂的比例達60%。未來,我省還將推動“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在校園食堂采購中,只有拿到“合格證”的企業才有資格競標。
讓違法者無法再從事食品行業
今年3月,我省兩起食品案件,引發人們對新業態食品安全的關注。
在宜昌,一家娛樂會所未取得食品生產經營許可,卻售賣涼菜等食品,被罰款14.8萬元。在天門,某藥店銷售不符合藥品標準的中藥飲片被罰30000元。
面對不斷出現的市場新業態,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系統稱,將始終保持高壓態勢。
據透露,省公安廳今年將開展“昆侖2022”行動,嚴厲打擊食用農產品涉違禁物質、農獸藥殘留超標犯罪及制售病死畜禽肉制品、假牛羊肉等犯罪活動。市場監管部門將持續“鐵拳”行動,按照“處罰到人”要求,對主觀故意、性質惡劣、造成嚴重后果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責任人員依法嚴厲處罰,使之無法再從事食品行業。同時,海關、商務等多部門還將聯合推動進口食品“國門守護”行動,讓湖北消費者放心體驗“舶來品”。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汪子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