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劉開雄(右一)與團隊成員討論(受訪者供圖)
4月22日,黃黃高鐵通車。眼下在深圳洽談項目的黃黃高鐵監理工程師劉開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工程監理,是高鐵建設的“監督官”。黃黃高鐵項目,中鐵大橋院監理公司主要承擔監理1標任務,包括22座橋梁,其中黃州區與浠水交界的巴河特大橋,是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之一。
圖為:巴河特大橋合龍
難在哪里?標段總監理、工程師劉開雄稱,這是目前國內高速鐵路首座三塔部分斜拉橋工程,是國內首次在時速350千米高鐵無砟軌道橋梁中采用混凝土連續剛構的矮塔斜拉橋。對他來說,要緊盯著這個控制性工程的建造進度與質量。
疫情、汛情影響了工期。怎么辦?劉開雄和團隊查閱國外大量相關資料,發現按照目前國內外的工藝,無法保證工期。
辦法總比困難多。劉開雄經過反復研究,提出加長懸臂節段長度、縮短工期的辦法,在與施工單位技術人員反復論證后,決定將混凝土懸臂節段施工長度加長一倍,以減少施工節段,提升施工效率。
然而,懸臂施工重點增至600多噸,國內高鐵橋梁中無先例,也沒有可供施工的掛籃裝備。
圖為:劉開雄(右一)在巴河特大橋項目現場
“沒有先例,我們就創造先例!”劉開雄和施工裝備制造技術人員先后召開11次專題會,共同研究施工設備制造。在施工階段,他組織施工單位細化每一道施工過程,甚至對每一種鋼筋如何安裝,都做出了精密且嚴格的要求……終于,大橋順利合龍。
事后,劉開雄和團隊潛心總結出《大節段混凝土梁懸臂施工工藝及施工裝備的工法》,獲授專利13項,被推廣應用于其他鐵路施工。
回首在黃黃高鐵的日日夜夜,50歲的劉開雄感慨萬千,因奮戰在工地,他錯過見父親去世前的最后一面。每當他打開錢包,看見父親微笑的照片,耳畔一定會響起父親臨終前在電話里給他的忠告,“開雄,你的工作涉及千千萬萬人民的生命和安全,你一定要謹慎再謹慎……”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輝 通訊員 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