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荒復墾工作于近幾天正式啟動,預計5月底之前能將土地改造到適宜耕種的條件,6月中旬,我們的稻田養蝦項目將正式投入運營?!?月21日,伴隨著機械轟隆隆的作業聲,武漢市新洲區辛沖街洪崗村黨支書巴鳳英在復墾現場,描繪著蝦稻同作共話振興的美好藍圖。沿著她手指的方向望去,挖掘機和推土機正加緊馬力對撂荒地進行翻耕、平整,另一邊,村民正如火如荼地對土塘雜草進行清理,昔日荒廢的土地在復墾翻耕中重煥生機。
洪崗村版圖面積3500余畝,耕地面積1500余畝。伴隨著村里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農田撂荒嚴重,低洼的地方成了雜草叢生的沼澤地,產業發展也陷入“泥潭”。
2019年,與洪崗村僅一渠之隔的顧畈村邀請中國地質大學教授、小龍蝦養殖專家王先錢作為技術指導,投資280萬元,成立武漢歸園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土地流轉發展蝦稻綜合種養,收益顯著。
土地盤活后的顧畈,村集體經濟進一步壯大、村容村貌整潔靚麗,與產業單薄、雜亂荒蕪的洪崗村形成了鮮明對比。
經過實地調研,洪崗村村“兩委”發現這種蝦稻共作模式所出產的小龍蝦肉質鮮美,被蝦糞滋養利用生物技術種植出的蝦稻米口感醇香,預計畝產值可達到3000-5000元,種植效益比水稻、小麥、棉花等傳統作物高得多。
解開“思想結”,算好“經濟賬”,洪崗村萌生了與顧畈村合作發展產業的想法,恰好歸園農業也計劃向周邊村莊輻射種養經驗、進一步擴大蝦稻產業規模,雙方一拍即合。今年初,洪崗村迅速投入行動,通過退漁還田、退塘還田、退林還田、荒地復墾等方式,流轉了3個小組近50戶村民的連片土地,大面積整荒發展稻田養蝦項目。
村集體與村民簽訂土地租賃協議,首批復墾300畝土地,再由村集體統一流轉到武漢歸園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由公司負責稻蝦養殖的具體事宜,農戶不僅可以獲得土地租金,還可到公司就近就地務工。
王先錢介紹,洪崗村和顧畈村之間有條荒渠,下一步,歸園農業計劃以渠為軸線,完善兩岸的道路基礎設施,同時栽種果樹以及各類花卉,將荒崗改造成為集灌溉和觀光為一體的渠道,讓洪崗與顧畈進一步“抱團”,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村村之間區域協作共贏的致富路徑,進而繪就一幅“生態循環+休閑觀光”的農旅融合發展藍圖。(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劉勝、通訊員葉玉回 余芳利 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