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漁潭尾礦庫有“亞洲第一尾礦庫”之稱,自1957年建礦直至2003年閉礦,每年都要堆積百萬噸的尾礦砂。近年來,我市積極推進漁潭尾礦庫回采綜合利用項目開發,徹底消除尾礦庫安全和環保隱患,促進廢棄礦產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
在桃礦街道辦事處漁潭尾礦庫回采綜合利用項目開采現場,一輛輛卡車排起了長龍,兩臺挖掘機正在緊張地施工作業,現場呈現一片繁忙的開采景象。
岳陽惠臨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夏斌:“漁潭尾礦庫回采綜合利用項目于2021年9月正式動工,截至目前已完成尾砂回采銷售4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200萬元。日均出貨量300余車7000噸左右,回采的尾砂可變廢為寶,作為建筑輔材使用。”
據了解,漁潭尾礦庫隸屬于原桃林鉛鋅礦,是原桃林鉛鋅礦廠尾礦堆放場地。湖南桃林鉛鋅礦始建于1957年4月,生產運行了46年,因資源枯竭于2003年10月破產終結,該尾礦庫即停止使用,并已堆存尾礦約4005萬㎡(約7000萬噸),成為全省庫容最大、堆積尾礦最多、厚度最高的尾礦庫。
近年來,我市積極響應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強固體廢棄物處置、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號召,推進桃礦尾礦庫尾礦砂資源化利用,引進企業啟動漁潭尾礦庫回采綜合利用項目,不僅可以消除“頭頂庫”的威脅,促進了尾礦砂的資源化利用,同時還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和村民就業增收。
卡車司機徐小明:“我是桃礦附近的居民,尾礦庫開采以后天天在這里做事,平均一天得跑20趟左右,一天毛收入一千多塊錢。不用出遠門打工,家庭工作兩不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