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胡長幸
實習生 沈逸飛
“在虎泉街華師一附中洪山校區南大門東側約10米處,寬約5米多的人行和非機動車道,被一座通信鐵塔基座占去了3米多的寬度?!奔易「浇氖忻衩壬涨跋驑O目新聞記者反映:上下班高峰時期,這座鐵塔影響了行人、自行車和電動車的正常通行。他希望相關管理方夠將鐵塔遷移到其它地方,還道于民。
探訪:鐵塔“占道” 人、車通行寬度不到1米
3月29日下午5時許,極目新聞記者現場探訪,發現鐵塔高約20米,基座為六邊形,刷有深色油漆,在大約6、7米高處的塔桿上,還貼著一塊牌子,寫著“通信鐵塔,嚴禁攀登”等字樣,至于更小的文字就看不清楚了。
由于周邊人行道鋪了地磚,一塊的寬度有10厘米左右,記者以數地磚的方式,估算了鐵塔基座的“占道”情況:鋪設地磚的人行道(含盲道、非機動道)寬約5.6米,而鐵塔基座就占了3.3米,行道樹池占了1.5米,人行道最窄處只剩下了0.8米左右。
這是什么概念?記者在鐵塔基座旁邊觀察發現,這樣窄的寬度,只能容納2名成年人并排通過,但如果是電動車或者自行車的話,一次性只能通過一輛。所以人少車少的的時候,不會出現什么問題,一旦到上下班通行高峰期,人與行人,行人與電動車(自行車)通過此地時,會出現相互“禮讓”甚至臨時擁堵的現象。
記者此處停留大約1個小時的時間里,平均相隔2分鐘,就有幾位市民步行或者騎電動車通過,需要相互“禮讓”的頻次大概要占到總通過頻次的1/3以上。尤其是推著嬰兒車或者電動車后座帶孩子的市民,通過時會減慢速度,格外小心。
一位騎車接孩子放學的王女士,還特意停下來,等人多的時候過去了,她才減速通過。她說,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有了這個鐵塔,人不多時還好,但是人多車多時,就感覺不方便了。
不少市民擔憂:鐵塔占據了附近學校學生上學、放學的必經之路,鐵塔長期“占道”的話,在早晚高峰時肯定會影響通行。
責任方回復短期遷移難,將考慮變通方案
“這個鐵塔大概是一年半前豎起來的,”報料人毛先生介紹,虎泉街屬于繁華路段,車多人多路窄。由于早先沒有規劃非機動車道,所以相當一部分電動車、自行車選擇走人行道。因為鐵塔基座“占道”,致使該處形成小“瓶頸”。
為此,他向武漢市長熱線反映了上述問題,3月17日鐵塔管理方中國鐵塔武漢公司的工作人員,給毛先生做了回復。“我問的是鐵塔怎么建到人行道上來,而對方回答的是鐵塔輻射在正常范圍內。”毛先生隨后第二次進行反映,而這次回復是:遷移是一項大工程,需要向公司領導匯報。毛先生給記者看了回復截圖,他希望這個鐵塔能挪一挪。
3月29日晚,記者用手機撥打了中國鐵塔服務熱線,接線工作人員在登記記者單位、姓名和聯系方式后,表示隨后有負責相關區域的工作人員回復。
3月30日下午,自稱是中國鐵塔武漢公司綜合部的工作人員給記者回電,稱該處鐵塔站點是經過審批后建設的,選址在這里主要為了滿足周圍800米范圍的5G通信需要。由于選址處地下管網比較多,鐵塔選用了單位面積受力更小的大基座方案。該工作人員還表示,此處鐵塔短期內挪移比較困難,但他們會向上級部門匯報,看能否在不出現5G信號盲區的前提下,擬定變通方案。
毛先生稱,他已經向管理方提供了自己想到的變通解決方案:如果鐵塔不能往圍墻內移,就往路邊移,移到二棵樹之間,這樣就可拓寬人行道1.5米,達到2.3米?!肮ぷ魅藛T個人覺得是個好方案,待研究決定后告知我?!彼f。
記者另外了解到,去年以來,因為占據人行道或盲道,先后有武昌臨江大道萬達公館對面、東西湖區園博園北門附近、漢口火車站北廣場的3座通信鐵塔,被建設管理方自行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