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疫情來襲后,永州市冷水灘區組織相關黨員干部下沉基層,奮戰防疫第一線,緊盯冷鏈食品、非冷鏈集裝箱貨物等重點環節,嚴守藥店、餐飲店、農貿市場等重點場所,全力穩物價保民生,對違反防疫規定行為果斷“亮劍”、嚴肅查處,確保市場監管領域各項防控措施落實落細,做好服務民生的“守護者”。
抓好保價穩市工作
疫情當前,市民對蔬菜、糧油、肉禽蛋等重要民生商品的需求激增,不少市民為響應“少出門”的防疫宣傳,采用“單次多量”的采購方式囤積食材,一時間,市區各大市場內居民日購買量遠高于日常供應。
針對這一現象,市場監管局迅速成立價格監測小組,對居民生活必需品及防疫物資市場價格進行監測,實行日監測、日報告。同時強化價格監督檢查,加大檢查力度,及時受理群眾價格投訴舉報,一旦發現價格違法行為,依法予以從嚴處理,對嚴重擾亂市場秩序,構成犯罪的,將移交公安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自3月18日以來,冷水灘區市場監管局共受理消費者價格類投訴舉報12件,并通過新聞媒體發布市場監管動態、消費警示等內容,引導群眾合理消費,消除群眾恐慌心理。3月19日,在檢查中發現主城區有商販正在銷售無檢驗檢疫的生鮮豬肉,且售價遠高于市價,執法人員立即依法進行扣押,立案調查,并利用新聞媒體進行曝光,起到了很好的震懾作用。目前,該區七大類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防疫物資市場貨源充足,價格保持平穩,并無波動。
發揮藥店“哨點”作用
上午,位于梅灣路的一家零售藥店入口處,所有進店人員正在接受體溫測量、查驗兩碼后方可進入。據藥店負責人介紹,目前,口罩、消毒用品等防疫物資儲備齊全,每天對店堂進行三次消殺,對于店內工作人員也加強了健康管理。
“我們的藥品都是統一配送的,嚴格按照包裝標示條件進行儲存,處方藥均憑處方進行銷售,我們一定會保證藥品質量安全,落實好疫情期間的防控要求。”藥店工作人員說。
為切實做好當前藥店疫情防控工作,充分發揮好藥店“哨點”作用,冷水灘區市場監管局要求進入藥店人員進門必須掃場所碼、測體溫、戴口罩,采用下架封存、全面檢查督導等方式,確保全區341家零售藥店嚴格執行暫停銷售“四類”藥品的應急處置政策,涉及2367個種類,累計下架封存退熱藥6萬余盒。對未按要求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藥店要求立行立改,集中約談藥店9家次,對3家違規銷售“四類”藥品的藥店進行整改。
日常防疫常抓不懈
在河東翠竹路某餐館門口,進門的玻璃上除了場所碼外,還粘貼著一張紅色告知書,不少群眾路過時都駐足觀看。
據餐館老板介紹,這個告知書是冷水灘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早上粘貼的,對象主要是餐飲單位,內容是督促餐館單位落實場所消殺和從業人員個人防護措施,要求進店人員必須戴好口罩、掃(亮)碼(行程碼、場所碼),做好體溫測量、記錄等相關防控措施,控制好經營規模和營業時間,落實好堂食用餐各項防控要求,禁止人員聚集扎堆,必要時暫停堂食,對發現從業人員和進店人員有黃、紅碼和體溫異常者,第一時間報告當地街道(社區)。
疫情發生后,冷水灘區市場監管局第一時間對2645家餐飲單位,66家冷庫、19個農貿市場、17家超市的249家冷鏈食品經營戶發放了疫情防控《告知書》,對1911家副食店進行了口頭告知以及防控要求的政策宣傳。“目前,在疫情防控的情況下,我們堅持每天在店內消殺,服務人員也都做了核酸檢測,全方位杜絕食品安全隱患,確保來就餐的市民能夠吃到放心、合格、安全的食物。”餐飲店老板說。
為確保進口冷鏈食品、非冷鏈貨物安全,市場監管局對全區正在經營冷鏈食品的經營者和冷庫進行了全覆蓋檢查,按照1周2次的要求,組織335名冷鏈食品從業人員每周星期二、星期五下午14時至17時在核酸檢測點進行全員核酸檢測。對轄區內249家冷鏈食品經營店,154個冷庫進行了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共對黃泥井劉某凍品店等18家冷鏈食品經營店的冷鏈食品及市場環境進行了112批次的抽樣檢測,其中冷庫環境樣本26批次,肉類冷鏈食品9批次,進口水果類77批次,結果均為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