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熱點熱議
3月21日,螺螄粉被爆使用的酸豆角是腳踩制作的,柳州市螺螄粉協會工作人員回應,網傳不真實,該市已經把螺螄粉往高質量發展,都進入到產業園生產,都會規范操作,而且即使是傳統做法也不是挖個坑腳踩的。(據3月21日極目新聞)
聲音
《新京報》:對于傳統制作工藝,各地也該抱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取長補短。企業只有不斷改進技術,通過適當改良達到食品加工的標準化生產,才能贏得市場和未來。
這波“腳踩酸豆角”事件,顯然是之前“腳踩酸菜”的余波。酸菜爆出大丑聞,震撼依然留存于腦海,柳州螺螄粉本身又是食品界的網紅,網紅跟風出事,當然會特別有關注度,而熱點元素的嫁接,也是很常見的蹭流量手段。
但仔細了解,這個說法壓根經不起推敲,柳州市螺螄粉協會斷然否認,廣西當地網友也紛紛出來為螺螄粉正名。且不要說當地螺螄粉已經產業化,生產過程都做成了觀光工業,就算是個人制作的土法工藝,當地也沒有“腳踩”的習俗,都是洗凈放鹽入壇密封發酵,不會用腳踩,也不需要用腳踩。
隨后,知名螺螄粉品牌螺霸王也發布了一則視頻,公布了酸豆角從田間到加工再到餐桌的全過程,表示作為行業帶頭企業,有責任有理由,讓全世界知道柳州螺螄粉行業的自動化生產標準,得到了網友的認可。有網友表示,這才是我想象中的螺螄粉或者說速食產品之類的制作工藝。這樣坦誠的“自爆”,不但澄清了相關傳聞,還借勢好好宣傳了一把,可以說是轉危為機,十分聰明了。
柳州螺螄粉的強勢澄清,也為行業、企業的危機公關樹立了一個范例,面對“黑料”,事實和實力就是最有力的反擊。打鐵還要自身硬,真的沒問題,就拍個視頻,開個直播,把生產全過程展現給大家看,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有問題不會放過,沒問題也不會冤枉。
“腳踩酸菜”的風波,在最初的譴責聲浪過去之后,依然余波不斷,還出現了陰差陽錯的虛假爆料,也引發了討論和思考。為什么一說螺螄粉有“腳踩酸豆角”,大家第一反應就是會信呢,因為傳統制作工藝中的確是有很多這種不符合現代觀念,看上去不衛生的做法,而螺螄粉又是有代表性的傳統食品,很容易就產生慣性聯想。
其實,國家衛健委健康廳早有行動,要求各地針對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不能覆蓋的地方特色食品,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組織制定、修訂地方標準,對標準的安全性、實用性負責。這些標準不僅包括了出品的標準,也包括了生產經營過程衛生要求,配套的檢驗方法與規程等等。所以,加工的過程只是一方面,“腳踩”工藝也不用“一刀切”,但關鍵是“踩”的過程和最后的成品,是否有全程監管,是否符合安全衛生標準。
傳統食品的現代化、標準化生產,是必然的發展趨勢,也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大家一起來關注、監督、促進,當然是好事,但還是要用對方式方法,不要不經了解就發言,更不要為了熱度,什么都去“踩上一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