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海冰、通訊員符堅)3月22日,“移動的時代之眼——廣州美術學院藏中華全國木刻協會作品展”在漢開展。該展覽由湖北美術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主辦,共展出約90件作品及相關文獻。專家表示,這批作品對研究新興木刻運動在1945年至1949年的活動,具有極高的歷史與藝術價值。
展覽分六個單元,包括“抗戰木刻總檢閱”“十字路口的中國”“民間疾苦的呼喊”“來自臺灣的禮物”“現實生活的日?!焙汀芭f世界的新憧憬”。參展的木刻作品大多帶有完整的襯紙和展覽標簽,標簽包括“抗戰八年木刻展覽”“第四屆全國木刻展覽會”“全國木刻展覽會”“全國木刻流動展”“廣東廣雅中學”5類,它們的共同點是都由總部位于上海的中華全國木刻協會主辦。
主辦方稱,中國新興木刻版畫運動是由魯迅先生1931年在上海倡導發起的。從“時代之眼”的角度看,中華全國木刻協會所組織和展出的作品,正顯示出由抗戰走向新中國之間這個過渡期藝術思想、主題和風格等方面的變遷。這種圖像共識一方面源于木刻藝術與社會議題、人民大眾、公共媒體之間天然的親密關系,另一方面也受惠于木刻自身的可復制性以及由此帶來的流動巡展的獨特形式。
為了讓館藏資源更大程度共享和服務更廣大社會人群,該展首展于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現巡展到湖北美術館。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作品最初很可能曾于1948年底參加“第四屆全國木刻展覽會”,在上海首展后組合其他展覽作品巡展到全國各地,武漢當年曾是重要一站,到粵巡展是最后一站,部分作品因故滯留廣州被廣州美術學院收藏。
本次展覽地點為湖北美術館2樓4、5、6、7號展廳,將持續至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