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乍暖還寒。田野間的果樹剛抽出嫩芽,迎著春天的氣息瘋長。
全縣耕地保護和利用情況如何?老百姓對巫山脆李產業發展信心怎樣?春季果樹管護怎樣?如何破解鞏固產業發展的難題?帶著問題和思考,2月26日,縣委書記曹邦興在周末期間,以不打招呼的形式,深入曲尺鄉龍洞村,巫峽鎮柳樹、文峰村和兩坪鄉周家、華家、向鴨、仙橋等村的田間地頭,開展實地調查研究,了解耕地保護利用、巫山脆李春季管護等情況。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緊緊圍繞“規?;l展、科技化服務、品牌化打造、商品化運作、工業化加工、組織化改革”目標,將發展巫山脆李定位為優化農業結構、提升農業效益、促進農民脫貧致富的現代山地特色高效主導產業之一,作為推動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全縣脆李種植總面積30萬畝,覆蓋貧困戶戶數10000余戶,貧困戶人口達3.4萬多人,“巫山脆李”真正成為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和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之一。
在曲尺鄉龍洞村,油菜花開得正艷,山坡上的脆李樹也被修剪一新。同時,還有不少村民自發地在田間進行春管。曹邦興走進田坎,認真查看脆李春管情況,看見有村民經過,他連忙上前,與他們攀談起來。
“你們種了脆李沒有?種了多少?管護了沒有?還有沒有信心……”
當地村民說,近年來,龍洞村發展了2000多畝脆李,他們都嘗到了脆李產業的甜頭。雖然前兩年受到自然災害減了產,但發展的信心還是蠻大。
“我們村有的種脆李,年收入10多萬元。”村民告訴曹書記,他們村有一個多年在外務工的村民,看到脆李產業發展前景好,今年就回到家鄉,開始發展脆李了。
同樣,在兩坪鄉的周家村,村里組織的10多名技術人員,正集中對脆李樹進行剪枝。而巫峽鎮柳樹、文峰村和兩坪鄉的華家、向鴨、仙橋等村,經過精心管護的脆李樹,顯得生機盎然。尤其在曲尺鄉和兩坪鄉的一些地方,村民們在果樹下套種豌胡豆、小麥等農作物,不僅提高了耕地利用率,還增加了糧食產量,探索出了一條現代農業發展的路子。
每到一處,從田間到地頭,從果園到農戶,曹邦興深入田坎,實地查看果樹管護情況,向村民了解產業收入、探討產業效益等,與村民面對面、心交心,共話農業產業發展,共商鄉村振興大計。
調研中,曹邦興發現,只有基層組織有戰斗力、干部作風實,產業才能穩固。只有村民有信心,積極主動投身到發展中去,產業才能穩固。只有發揮好技術骨干、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的作用,采取科技化、社會化服務,產業才能穩固。
“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關鍵。” 曹邦興說,巫山脆李產業,是縣委、縣政府立足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結合巫山實際,科學研究決策,并經過實踐證明的。要鞏固好這一成熟產業,真正成為群眾增收的支柱,必須堅持不懈、久久為功,毫不動搖地發展下去。
曹邦興說,一個產業要發展好,只說不做絕對行不通,要把工作落到田坎上、落到村民心頭上。要在穩定產業規模的基礎上,發揮好種植大戶、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的作用,帶動廣大零散種植戶積極參與,做好管護、銷售的文章。一年之計在于春。當前正是春管最佳時期,各級各部門要搶抓時機,加大果樹管護力度,加大自然災害預警防護措施,確保增產增收,進一步增添全縣產業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調研中,曹邦興還一再要求,耕地保護事關國家糧食安全。各級各部門要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加大撂荒地和未利用土地的利用力度,確保耕地面積。要科學探索已成型產業的套種、間種模式,立體化打造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確保土地有效利用和村民收入增加。
春風里,花香彌漫;陽光下,人勤春早。在巫峽兩岸,正孕育著豐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