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汪洋 通訊員 皮道琦
土地指標供應趨緊,有些項目難以落戶,怎么辦?
近年來,咸寧市瞄準現有存量,多措并舉激活閑置土地、廠房,讓一度“沉睡”的資產重煥生機。
216畝閑置土地“復活”
2月10日上午,嘉魚縣經濟開發區發展大道8號,武昌首義學院環保健康產業園內,一派欣欣向榮的生產景象。
一年多以前,這里還是雜草叢生,一片荒蕪。
這里原是湖北中馬動力制造有限公司的“地盤”。該公司因經營不善,資不抵債,造成216畝用地、2.6萬平方米廠房、1.1萬平方米辦公樓閑置,2015年2月向法院申請破產清算。
沒人愿意接手這個燙手的山芋,直到2020年疫后復工復產。
當時,已在嘉魚投資建設重大項目的武漢軍威集團剛收購深圳高科金信凈化科技有限公司51%股份,準備在新風領域大展拳腳,并計劃以此為依托,投資10億元建設一個健康產業園,但選址一時還未確定。
嘉魚縣招商干部敏銳嗅到機會,向軍威集團推薦中馬動力的閑置廠房。該集團董事長金國華率隊考察,當即拍板:“這么大的地塊,未來發展空間不可限量?!?/p>
一個有需求,一個有場地,雙方一拍即合。
2020年5月,嘉魚縣政府與武漢軍威集團就武昌首義學院健康產業園項目正式簽約,嘉魚縣協調債權人以5000萬元出售中馬動力資產,武漢軍威集團整體收購。激活閑置資產跨出關鍵一步。
此后的“復活之路”創下“嘉魚速度”:項目從簽約到完成資產轉讓,僅用時7天;完成水電氣接通,僅用時9天;翻修廠房、道路,設備進場、安裝、調試,人員招用、培訓、投入試生產,整個過程僅用時53天!
2020年7月,產業園投入運營,定位為孵化先進制造、先進裝備及生物質材料等企業,主要聚焦節能環保產業、大健康產業。
8家優質企業入駐產業園
“去年11月投產,上了1條生產線;剛簽下幾筆大單,計劃今年再上3條生產線?!?/p>
2月9日下午,50歲的浙江紹興人張相東來到他投資建設的活性炭工廠,現場督促生產進度。
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加緊趕訂單。核心設備是一臺巨大的竹炭晶化爐,顯示屏顯示著溫度變化:最高985℃,最低745℃,“活性炭供不應求,春節期間沒停產?!睆埾鄸|說。
這是一家生產環?;钚蕴刻季У母咝录夹g企業,產品應用于飲用水、純凈水、飲料、制酒、冶金等領域凈化、脫色、吸附等,也可用于煉油化工行業有機物提純。
張相東碩士畢業于廈門大學,在西北建有活性炭工廠。28條生產線,年產活性炭6萬噸,產值約5億元。
與那里用煤作原料不同,在咸寧用竹產業剩余的竹節、竹塊作原料,既控制了污染,又提升了產業鏈價值,“大家都知道,咸寧竹子多!”
為何來嘉魚?沖著武昌首義學院環保健康產業園而來。
張相東介紹,該產業園投入運營后不久,他前來考察,2020年12月決定落戶;2021年5月動工建廠房,半年后投產,并注冊成立咸寧嘉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除了張相東的公司,產業園還進駐了7家企業:
嘉魚瑪賽托恩新風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納米銀艾炭消毒祛味濾網、新風系統、空氣消毒機;
湖北山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幕墻異型構件、裝配式構件,產品遠銷歐美、中東;
湖北康品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產民用、醫用制氧機……
武漢軍威集團副總經理、產業園主任何文勝介紹,產業園總投資10億元,計劃用地576畝。其中,一期用地216畝,計劃投資5億元,實現年產值5億元;二期用地360畝,計劃投資5億元,實現年產值10億元。
做優存量 各顯神通
不久前召開的咸寧市“兩會”上,多位代表、委員提出“開發區調區擴區”。
經濟發展需要項目支撐,項目落戶需要地塊承載。
市場沉浮,大浪淘沙。一方面,有些企業占用土地、廠房等大量資源,利用效率、產出效益較低;另一方面,由于用地指標等限制,不少優質項目難以落地。
咸寧市招商和投資促進局提供的數據顯示,近兩年新簽約的335個億元以上項目中,有11%難開工,主要卡在土地指標供應上。
怎么辦?該市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背水一戰的氣度,做優閑置存量。
咸寧高新區集中力量處置嘉洪電動車、能一郎、傅友鋼構、帕沃電氣等項目,收回閑置土地3000余畝,解除未履行合同30個,盤活停產項目20個,搬遷騰退“散亂污”企業20余家,處置利用閑置廠房40萬平方米,引進三贏興智能光電、賽恩福茲食品研究院、元氣森林包材、盛世魔方汽車零部件等一批高技術、高附加值項目。
赤壁市采取收儲后掛牌或直接轉讓的方式,盤活存量建設用地455畝,用于維達力赤壁公司項目,新增就業6000人,年創稅收逾億元。
嘉魚縣運用政府、法院聯動機制,依法破解“僵尸企業”難題,清理債務30億元,盤活中馬動力、岐豐管業等企業的閑置資產10億元。
做優存量,各顯神通。目的只有一個:騰籠換鳥,承載更多優質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