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春節臨近,聚會增多,餐飲浪費現象有所抬頭,顧客因“湊單”“多點”沒有吃完的菜品被直接倒掉,引發關注。有網友擔心“光盤行動”被節假日的氛圍沖淡。眾所周知,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養成勤儉節約的生活習慣更是一種美德。
勤儉節約是個人修養的重要部分。“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浪費盡管是個人一時的選擇,但細節處見人品,折射出一個人的品德修養。諸葛亮有言“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司馬光又云“儉則寡欲,侈則多欲”。身居高位的曾國藩,起居生活卻非常儉樸,通常每頓飯只有一個菜,“決不多設,雖身為將相,而自奉之嗇,無殊寒素。”為提倡節儉,教育家人,曾國藩于大堂上親書一聯:“惜食惜衣,不惟惜時兼惜福;求名求利,但知求己不求人。”現在物品的種類越來越多,花樣越來越多,往往不自覺“挑花了眼”,我們仍然要時刻牢記勤儉節約的美好品質,才能在紛繁復雜的選擇中不忘初心,涵養本心。
勤儉節約是社會價值的最好彰顯?!皟€約,所以彰其美也”。浪費還是節約,這不僅是個人的選擇,也是社會價值之所在?,F實中,有些人愛“講面子”“比排場”,造成不同程度的過度消費、攀比鋪張,久而久之就會造成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更會滋生“消費主義”“拜金主義”的不良現象。我們倡導勤儉節約,就是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是提倡尊重勞動、敬畏自然、顧及群體的價值選擇。是“取之有度,用之有節”,是感恩“粒粒皆辛苦”的勞作,是踐行“人人相善其群”的社會價值。
勤儉節約是國家底氣的堅實保障?!俺⒂袝r思無時,莫把無時當有時”。中國要用世界7%的耕地養活世界22%的人口,這原本就是極不容易的一件事。據世界糧食計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2020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世界面臨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今年全球饑餓人數可能會在去年6.9億的基礎上增加0.83億~1.32億。這些數字警醒我們,任何微小的浪費乘以14億都不是一個小數目,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能奢侈浪費。面對資源相對匱乏、生態環境脆弱的國情,我們更沒有資格浪費?!皻v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倡導勤儉節約,是不斷積攢“家底”,國家不斷向前、厚積薄發的不竭動力。
無論國家如何發達、社會如何進步、人民生活如何富裕,勤儉節約的美德都絕對不能丟棄。它是艱苦奮斗、愛國為民的具體體現。節約每一顆糧食、每一滴水、每一度電,珍惜當下的生活,從來都不是空喊的口號,而是我們抵御風險、迎戰困難的底氣,是我們提升自我修養、促進社會發展的力量,讓勤儉節約成為共同的價值理念,讓勤儉節約成為“自然而然”,讓傳統美德煥發歷久彌新的光芒。
稿源:荊楚網
作者:吳姝婧(宜昌夷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