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苦堅守30年
巴東縣綠蔥坡鎮被稱為“鄂西屋脊”,這里有個集體林場叫三尖觀林場。從500畝荒山到13800畝人工林,場長李能陽帶領全體職工,辛辛苦苦用了30年,構筑了一道“綠色長城”,讓這里荒山變林海。
從伐木、護林到吃上“生態飯”,林場職工也在“林業+”中找到了出路。植樹造林30年,李能陽初心不改。近日,他上榜2021年9-10月荊楚楷模月度人物。
1968年,李能陽的父親李正國轉業到當時的九盤公社任書記,組織了植樹造林?!扒叭朔N樹,后人乘涼?!备赣H的一句話,李能陽至今銘記。
1981年,李能陽從高中畢業,應聘到林場工作;1984年他擔任綠蔥坡鎮劉家荒村村主任,一干就是10年;1994年他被任命為林場場長。
萬事開頭難。李能陽理清了4條工作主線:人工栽種造林,補植枯樹、死苗,巡山、宣傳防火知識,建苗圃育苗。
夏季過了,高山林場很快進入冬季。李能陽和護林工人搶抓春秋兩季,種植用材林和經濟林。工人們帶上水壺和煮熟的陽芋,清早上山,深夜下山。林場最忌火,工人喝冷水,吃冷陽芋,幾乎每個人都得了胃病,還伴有痛風、關節炎。
對李能陽來說,林場就是他的第二個家,盡管家距林場只有5公里,但他在林場過了30個春節。
林場變森林公園
2000年,負債20萬元的八一林場并入三尖觀林場。同年,三尖觀林場響應國家天保工程號召,全面禁伐。護林工人不能再靠伐木掙工資。沒了收入,工人們如何謀生?
李能陽意識到,每年補植結束,苗圃剩下大量珙桐、水杉等珍稀樹種幼苗是園林市場的“搶手貨”,若與園林市場對接,或許是條出路。
“訂單一個接一個,閑置的苗子產生了經濟效益?!?0余畝苗圃每年可創收10萬元左右,工人們有干勁了。
?紅豆杉育苗難,李能陽不信邪。2017年,他用河沙儲藏紅豆杉種子。2018年春天,他將種子均勻播種在土層深厚、土質疏松的森林土壤中;今年3月,奇跡般發芽了。5年間失敗3次,堅持培育出紅豆杉樹苗。目前,李能陽已成功培育十余種樹苗。
三尖觀林場年平均氣溫8.5℃,夏季清涼舒爽。職工朱金梅嗅到商機,在林場駐地開辦農家樂,年創收10余萬元。林場成了森林公園,李能陽開始謀劃林場未來,結合全域旅游、鄉村振興,組織職工轉型開辦農家樂等,青山變金山。
婉拒走出林場的機會
“我要一輩子守好三尖觀林場!”2014年,李能陽曾有一次走出林場的機會,但他婉拒了。
40余畝苗圃長成規模,30余公里進場公路成了護林通道、防火屏障,李能陽有了笑容,但他覺得欠家人太多。
2009年,兒子李飛結婚,恰遇林場要建苗圃、修進場公路,李能陽“挪用”了8萬元禮金?!昂⒆邮亲约旱?,受點委屈我能補上;職工受傷了,我補償不了?!崩钅荜栒f。
妻子稅典芝今年56歲,患有嚴重的頸椎病,不能背重東西,收糧食全靠一雙手往家里提。她一人種6畝地、養6頭豬,每年還宰3頭豬無償送給林場職工享用。
30年,李能陽帶著一幫護林人造林1萬余畝,栽樹近160萬棵,創造了恩施版的“塞罕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