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茜 通訊員 吳述明
初冬,正是蘿卜收獲的季節。
天門市多寶鎮張李村苗苗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里,20多名工人將一根根沾著泥巴的蘿卜洗滌、去葉、分揀、包裝,一整套工序后,泥蘿卜變得白凈水靈。
“今年行情好,蘿卜效益可觀?!泵缑绾献魃缲撠熑岁惷缃榻B,2016年開始種蘿卜以來,合作社變化不?。悍N植面積從1000畝發展到近5000畝,種植品種從單一的蘿卜擴大到甘藍、娃娃菜、青蘿卜等多個品種。
陳苗說,最大的變化是蘿卜不愁銷,還能賣出好價錢。
曾經“好一年壞兩年”
多寶鎮傍依漢江,曠野平疇,一直是農業大鎮。
該鎮農田多為油砂地,不宜種水稻。過去,農戶以種植棉花、小麥、黃豆等傳統作物為主。
當傳統農作物不再適應品質、多元消費需求時,重新審視腳下這片土地,蔬菜產業開始在多寶嶄露頭角。
“剛開始種蘿卜嘗到了甜頭,但后來發現種蘿卜賺一年虧兩年是常態?!标惷缯f,市場價格起伏不定,前些年,一年忙到頭收成會怎樣,心里沒底。
這不是陳苗一個人的苦惱。細數往年行情發現,2016年,多寶蘿卜種出一批百萬富翁一度傳為佳話;2017年、2018年,同樣的蘿卜,幾分錢一斤都沒人要。
賺錢時,一捆蘿卜一捆錢;虧錢時,蘿卜爛在地里沒人要。
在農產品價格漲跌周期中,如何行穩致遠?陳苗在探索答案。
等風來不如追風去
“種子只要大顆粒,種子飽滿,苗就粗壯;播種全部是機械作業,株距行距一致;生物肥與有機肥混用改良土壤,蘿卜長得好。”
“今年投資30多萬元對蘿卜清洗設備進行更新換代,自動化程度更高,清洗效果更好。”
說起蘿卜“生意經”,陳苗滔滔不絕?!鞍b也有講究。以前,只要是個蘿卜,清洗完就囫圇賣了;現在,同一個袋子里裝的,個頭、重量基本一致,大的、小的、中等的,買家各取所需,都能賣高價?!?/p>
等風來,不如追風去。推進現代農業發展,高質高效是方向。
努力的不只是農戶和合作社,聚焦打造“天西蔬菜”高效農業產業板塊,多寶鎮打出組合拳:投資4000萬元完成高標準農田改造2萬畝;投資1900萬元完成漢江大堤沿線7個村冷浸田改造項目。
今年,該鎮通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土地面積達6.56萬畝,其中石鼓新村、銅架山新村實現整村流轉,規模效應初顯。建成冷庫初加工工廠60余家、容量約8萬立方米,為蔬菜產品的錯峰上市奠定基礎。
同時,培育紅伙農、多寶灣、多寶小珍珠等品牌,“白蘿卜”獲綠色食品認證,成功舉辦“多寶蘿卜豐收節”,多寶蘿卜的品質越來越好,名號也越來越響亮。
龍頭帶動不愁銷
12月初,驅車沿荷沙公路駛入多寶鎮,滿眼的綠撲面而來?!拔覀冞@里冬季是幾乎見不到閑田的?!焙便懞剔r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漢平說,以前蘿卜種出來,要到處去推銷?,F在,蘿卜苗還長在地里,就有經銷商上門訂購。
去年4月,該公司投資建起占地面積168畝的“育苗工廠”,用于種植高價值蔬菜,引進試種新品種,能實現年育苗1億株、覆蓋3.88萬畝良田的菜苗供應,從源頭確保品質。
紅伙農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采用訂單形式帶動農戶種植蔬菜1萬畝,有近30個蔬菜品種,產品暢銷北京、上海、廣州等地。
“合作社通過已搭建的農貿市場、商超渠道直接在市場上應季銷售,有了冷庫還可以錯峰上市,賣個好價錢?!眳菨h平說,此外,還可送到紅日子公司腌制加工,穿越蘿卜的銷售周期,托底農戶收益。
紅日子公司是國內醬菜加工國家級龍頭企業,已開發出蘿卜等60多種蔬菜加工食品,對鮮蔬需求量極大。此前,由于本地蘿卜無法滿足公司需求,該公司主要在山東、云南等地外采蘿卜。如今,多寶蘿卜成了供應主力。
今年8月,天門市蔬菜協會正式成立,抱團推動蔬菜產業向規?;?、標準化、品牌化邁進。
產業增效,農民增收。數據顯示,近5年來,該鎮蔬菜種植面積從5萬畝增加到約12.5萬畝,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從305家發展到418家,其中蔬菜種植類就有150家。根據今年蔬菜種植規模和市場價格摸底估計,該鎮銷售收入過百萬元的合作社將達到52家、過千萬元的合作社5家,蔬菜訂單種植農戶每畝收入達到6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