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是人類社會的頑疾,絕對貧困是現代社會的痛楚。擺脫貧困始終是古今中外治國安邦的大事要事。歷史證明,一個擺脫貧困、實現富強的民族,必定是一個受人尊重的民族;一個走出貧困、走向富裕的地區,必定是一個值得學習的地區。
最近,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彭瑋等的新著《不負時代 不負人民——中國減貧奇跡的湖北答卷》以湖北打贏脫貧攻堅戰為主線,從政策創新、模式創新、制度創新、實踐創新四個維度,全面梳理了湖北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艱辛歷程與務實舉措,系統展示了中國減貧奇跡的湖北答卷與荊楚智慧,科學描繪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美好藍圖與時代愿景。值得肯定的是,該書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總結與展望相統一,對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中國共產黨的使命擔當。在舉國共慶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湖北脫貧攻堅戰結下了累累碩果。讀完《不負時代 不負人民——中國減貧奇跡的湖北答卷》,三點學習感悟油然而生。
打贏脫貧攻堅戰,本質在發展。貧困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問題。大家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皺C會更加均等、成果人人共享”的發展,才是好發展。中國的脫貧攻堅是在沒有掠奪擴張、沒有發動殖民戰爭的前提下,通過內生發展、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實現的“既不斷發展自己,又推動世界共同發展”的共贏共享之路。毋庸置疑,中國打贏脫貧攻堅戰,就是人類社會一幅“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的壯麗畫卷。湖北的減貧奇跡,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書寫的發展答卷,創造的時代偉業。
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靠人民。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在黨,關鍵靠人民。同艱難困苦作斗爭,既是物質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對壘。在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歷程中,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匯聚一切可以匯聚的有生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為擺脫貧困而戰,向美好生活進發,鍛造形成了“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偉大脫貧攻堅精神。物質與精神的雙豐收,無疑是“扶貧為了人民、扶貧依靠人民、脫貧成效由人民檢驗”的最好注解。
打贏脫貧攻堅戰,制勝于擔當。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是我們黨對貧困群眾的鄭重承諾,也是我們黨踐行初心使命的時代擔當。面對一個又一個貧中之貧、堅中之堅,我們黨發動了一場歷史空前的精準脫貧攻堅戰,讓精銳力量下沉最基層、走向第一線,激勵廣大黨員干部主動作為、奮發有為、擔當善為,困難時刻豁得出,關鍵時候頂得上,真正把辛勞和智慧灑遍千山萬水,把溫暖和幸福送到千家萬戶。據統計,共有1800多名扶貧干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獻出了寶貴生命。他們用生命詮釋了共產黨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家國情懷,用忠誠書寫了共產黨人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時代擔當。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完成好鄉村振興這份新的時代答卷,仍需大力弘揚偉大脫貧攻堅精神,既要有“十年如一日”的戰略定力,也要有“一日如十年”的只爭朝夕。
征途漫漫,初心不改?;蚴窃陂e暇之余,抑或是在困惑之時,閱讀一下《不負時代 不負人民——中國減貧奇跡的湖北答卷》,我們內心深處一定能夠激發出崇高的使命感、正確的價值觀和科學的方法論。只有超越舊我、綻放自我、成就大我,才能勿忘昨天、無愧今天、不負明天。
稿源:荊楚網
作者:陳棟(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評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校外導師、經濟學博士后、高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