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嘉賓:魏后凱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余姝滿
“全力打造最具活力、最具競爭力、最具影響力的省域城市圈,全力打造‘引領湖北、支撐中部、輻射全國、融入世界’的全國重要增長極”,12月2日召開的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座談會上,目標定位清晰有力。
此時,距離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提出“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的區域發展布局,剛剛過去一年時間。
謀定后動、謀定快動,其中既有對客觀規律、發展形勢的深刻把握,也 有對湖北發展實際的深度考量。
“九個城市就是一個城市”,武漢城市圈的同城化,對于打造全國重要增長極有什么重要意義?推進城市圈內部的協同,對增強城市圈整體引領力、輻射力、帶動力的作用何在,應以怎樣的方式推進?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采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后凱。
同城化是一體化的高級階段
“規劃同編、交通同網、科技同興、產業同鏈、民生同保”,武漢城市圈的同城化已經按下加速鍵,顯示度和影響力逐步提升。
“城市群和都市圈是新型城鎮化的主體形態?!蔽汉髣P認為,在新發展階段,要以城市群和都市圈為重點,加快推進區域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社會治理等一體化,積極引導同城化發展。
同城化是區域一體化的高級階段,也是區域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的產物。近年來,全國各地都紛紛加快推進區域同城化行動,但現有同城化大多是兩個臨近城市的同城化。在魏后凱看來,武漢城市圈涉及圈內9個城市,其地域范圍更為廣泛,經濟體量也更大。武漢城市圈同城化是武漢城市圈一體化的高級階段,需要在進一步強化城市圈一體化的基礎上同時推進同城化。
從經濟學上講,同城化通過區域一體化和分工合作,可以降低發展成本,刺激投資和經濟增長,提高區域整體競爭力,從而產生同城化效應。比如,在同城化情形下,區域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一體化可以促進要素合理流動,減少資源消耗,降低交易、生產和生活成本,從而提高企業效益和居民福利。尤其是,企業可以到城市圈內成本最低的地方進行投資設廠,居民也可以居住在周邊地區而到城市中心區上班,或者居住在一個城市而到另一個城市上班。同城化還有利于刺激投資和消費,擴大本地市場規模,增加居民收入,促進產業結構和空間結構優化,產生投資效應、收入效應和結構優化效應,從而有利于促進地區經濟持續快速增長。
“同城化的本質就是形成一個發展共同體。”魏后凱認為,推進“九城一體”的同城化,將能夠增強武漢城市圈的綜合實力和整體競爭力,并通過集聚和擴散效應,充分發揮其輻射引領作用。
以自身獨特優勢對接國家戰略使命
新發展格局,意味著發展要素的流通和聚集發生變化,發展的格局與中心發生變化。湖北打造國內大循環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鏈接,首當其沖的關鍵在武漢、在武漢城市圈。
“首先是交通區位優勢全國少有?!蔽汉髣P認為,武漢地處我國經濟地理中心和綜合交通網中心,是連南接北、承東啟西的特大城市。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背景下,武漢城市圈優越的交通通達能力,為其發揮輻射、引領、帶動功能創造了條件。
武漢是長江中游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是國家最早確立的“國家中心城市”之一。“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中部地區崛起等國家戰略在武漢交匯疊加,武漢承擔著重要的國家戰略使命。魏后凱認為,武漢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其所承擔的使命重大,它承擔著輻射引領支撐湖北、長江中游城市群以及中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重任。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長江流域的復興是關鍵,如果把長江比做一條龍的話,長江中游地區就是龍腰,龍腰假如不復興的話,長江復興可能難度很大!”對長江經濟帶和長江中游城市群長期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中,魏后凱十分看好武漢在長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功能和地位,“武漢則完全有條件有希望成為長江中游的極核”。
“從輻射作用看,既要發揮武漢對城市圈其他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更要發揮整個城市圈對湖北乃至長江中游和中部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從引領作用看,武漢城市圈應充分發揮優勢,在科技創新、內陸型開放、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和共同富裕等方面走在前列,發揮其示范、引領和標桿作用?!蔽汉髣P說。
武漢城市圈一體化體現新型分工形態
“研發在武漢、制造在城市圈,頭部在武漢、鏈條在城市圈,融資在武漢、投資在城市圈,主鏈在武漢、配套在城市圈”,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已帶來了深刻變化,一體化發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武漢城市圈內部發展還不均衡,這既是一個發展中的問題,也顯示了未來城市圈的發展潛力和空間所在。武漢城市圈內其他8市發展空間較大,各種要素成本較低,同城化的迅速推進,將為面向整個城市圈構建一體化的新型產業分工格局創造有利條件。從國內外的經驗看,近年來產業分工已經由過去的部門之間的分工,轉變為部門內的產品分工和按產業鏈環節的功能分工。在這種情況下,城市之間的錯位競爭也由早期的部門錯位轉變為產品錯位和功能錯位。
“武漢城市圈目前形成的上述一體化發展格局,實際上就是一種按產業鏈環節的功能分工,它是一種新型分工形態?!蔽汉髣P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這種新型分工格局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增強整個產業鏈的控制力和競爭力。它既有利于武漢集中精力邁向產業鏈高端環節,又給其他城市提供了發展機會,有利于區域協同發展。
高質量發展上做文章、高水平協同上出實招、高能級引領上下功夫
“全力打造最具活力、最具競爭力、最具影響力的省域城市圈,全力打造‘引領湖北、支撐中部、輻射全國、融入世界’的全國重要增長極”,魏后凱認為,這樣的目標定位給武漢城市圈的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未來還需要在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協同、高能級引領方面持續發力。
武漢城市圈要在高質量發展上做文章,做大做強自身實力。經濟增長的速度和質量,必須“兩手抓”。同時,武漢城市圈要共同探索綠色高質量成長路徑,要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發展全過程、各領域。
武漢城市圈要在高水平協同上出實招。高水平協同,必須打破行政區劃的界限,破除各種阻礙要素流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障礙,推動城鄉區域要素合理流動,構建一體化的勞動力、資金、技術、土地等要素市場,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要面向整個武漢城市圈,加快各項體制機制的接軌,構建一體化的基礎設施網絡和公共服務體系。比如在軌道交通方面,應建立城市圈一體化的軌道交通體系,如果武漢的地鐵更多地走出武漢,延伸到周邊城市,并與其他軌道交通有機銜接起來,將會加快同城化進程。
武漢城市圈要在高能級引領上下功夫。武漢城市圈的發展,既要有高目標和高要求,對標世界上最發達、最先進的一些城市群和都市圈,更要在深入推進中見實效。長江中游城市群的目標是要建設成為世界級城市群,武漢城市圈是長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支撐。武漢城市圈要在進一步推進同城化發展、做大做強經濟基礎的同時,加強長江中游城市群之間的聯動合作、協調發展,不斷增強中部地區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實現中部地區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