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關前裕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涌入城市務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于是在農村出現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且這個群體的人數正在不斷擴大。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兒童身心發展尤其是成績、品德和心理健康成長方面存在的問題正日益凸顯,成為一種比較普遍的社會現象。
鄖西縣上津鎮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縣相關部門關于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關心關愛工作的文件要求,充分發揮“學校+愛心媽媽+社會組織”的綜合組織優勢,全面推進上津鎮留守、困境兒童關心關愛幫扶工作模式,進一步促進了上津鎮留守、困境兒童健康成長。
在上津鎮第二小學老師劉英的結對幫扶談心記錄本上這樣寫到:“小明一開始不愛說話,現在開朗多了,笑臉也多了,學校就是孩子們的第二個家!”
鄖西縣上津鎮中心學校建立留守兒童教育管理體系,讓每一位留守兒童從入校起就明確一位結對關愛幫扶的老師,每月開展談心談話、生活護理、作業輔導等活動,實現留守兒童和其他學生一樣健康全面發展的目標,全面推進上津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設。
“小濤最喜歡吃我做的菜,他說這是媽媽的味道!”愛心媽媽周道霞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周道霞從2016年起幫扶小濤,至今已有5年了,看到小濤逐漸敞開心扉變得越來越有自信,生活上也能照顧好自己,周道霞感到十分欣慰。
鄖西縣上津鎮婦聯指導上津鎮各學校建立了困境留守兒童一對一結對幫扶機制,面向社會招募“愛心媽媽”。愛心媽媽們填補了家庭關愛的缺失,對所結對幫扶的留守兒童開展了“五個一”關愛行動:滿足孩子一個微心愿、指導孩子寫一封家書、每月開展一次家訪、每半年開展一次面對面陪護互動、每年一次節日問候。
“帶他們做手工、爬山、做游戲。玩累了就來圖書館里讀讀書,每個周末就這樣過去了?!睈奂亦l公益圖書館負責人陳迪橋習慣用朋友圈記錄和孩子們度過的時光,一轉眼就記錄了五年?!斑@些孩子們父母不在身邊,很容易養成沉迷手機、電腦的壞習慣,我更希望他們的童年和我們小時候一樣,多一些戶外活動和閱讀,擁有健康的體魄和聰明的頭腦?!睉阎@樣的初心,陳迪橋成為了留守兒童們眼里的“孩子王大哥哥”。陳迪橋的這種公益善舉引起鄖西縣上津鎮政府的高度關注,愛家鄉圖書館原來在鎮政府旁邊,由于臨街門面租金較高,上津鎮政府積極協調解決現轉至上津鎮伍峪坪村上津鎮第二小學旁邊,還積極為圖書館爭取社會上的愛心人士的圖書募捐。
鄖西縣婦聯副主席高玲介紹,下一步,鄖西縣上津鎮將關愛留守兒童行動通過整合社會資源,以幫助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為宗旨,以幫扶留守兒童彌補感情缺失、提高道德素養為目標,以動員組織社會力量關愛留守兒童為重點,本著“動真情、想實招、辦實事、求實效”的原則,營造良好氛圍,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關心和愛護留守兒童,進一步促進上津鎮留守兒童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