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劉迅
通訊員 柳瑩 李田
哪些人容易出現藥品不良反應,哪些藥最容易引起不良反應……11月1日,武漢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發布《武漢市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不良反應/事件監測年度報告(2020年)》(以下簡稱《報告》),專家分析發現,65歲以上老年患者占比有上升趨勢,老年人用藥風險值得關注。值得注意的是,發生不良反應的化妝品來源中,網購產品占比最高,專家提醒,雙十一在即,市民網絡購物時多留心。
藥品不良反應女性高于男性
老年人占比有上升趨勢
2020年,武漢共收集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12906份,每百萬人口平均報告數1185份。
這些報告中,來源于醫療機構的上報占比超過了八成。
此次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涉及患者中男女比例為0.85:1,女性高于男性。年齡分布從高到低依次是中年期、老年期、青壯年期和14歲以下兒童期。中年期、老年期及青壯年期患者是主要人群,其中,65歲以上老年患者占比有上升趨勢,老年人用藥風險值得關注。
武漢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建議,老年患者按時到門診隨訪,一旦出現藥物治療相關的異常反應,及時就診。家屬需定時檢查老年患者用藥情況,做到按時、按醫囑規定劑量服藥,減少漏服、多服、誤服藥物現象。
此外,老人要避免隨意自我藥療,不宜憑自己的經驗自作主張,隨便聯合用藥;不要輕信民間“偏方”、“秘方”,以免造成延誤治療或因藥物間相互作用帶來療效下降或毒性增加。
不良反應最多的三類藥
抗感染藥、腫瘤用藥、心血管系統用藥
《報告》涉及不良反應化學藥品,最多的為抗感染藥、腫瘤用藥和心血管系統用藥,與我國疾病譜的變化一致。
其中,抗感染藥占居首位,但占比下降明顯,反映出臨床抗感染藥合理使用宣傳和管理有一定成效,運用日趨合理。
腫瘤用藥連續兩年居于第二位,提示隨著抗腫瘤藥種類和使用量增加,發生不良反應的風險也隨之增高,對此類藥品應合理用藥、適當預防。
武漢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介紹,發布的嚴重藥品不良反應報告數量變多,并非是藥品安全水平下降,而是監管部門掌握的信息越來越全面,對藥品的風險更了解,安全評估更有依據,監管決策更加準確。在臨床使用中,能及時了解藥品不良反應發生的表現、程度,并最大限度地加以避免,也是保證患者用藥安全的重要措施。
皮膚、胃腸、全身性損害排前三位
靜脈給藥、口服給藥占不良反應八成
2020年,武漢市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累及器官系統損害排名前3位的分別是:皮膚及其附件損害、胃腸損害和全身性損害。
不良反應/事件報告的主要給藥途徑依然是靜脈給藥,就是俗稱的打吊針,其次是口服給藥,兩種給藥途徑合計占比87.48%,其他途徑還有皮下注射、肌肉注射、泵內注射、外用等。
武漢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提醒,臨床上應根據用藥實際,遵循“能口服給藥的,不選用注射給藥;能肌內注射給藥的,不選用靜脈注射或滴注給藥”原則,合理選擇給藥途徑。
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報告
第二、三類醫療器械占絕大多數
2020年,武漢市收到的可疑醫療器械不良事件報告中,涉及第二、三類醫療器械的報告占絕大多數,這與醫療器械風險程度高低相吻合。
據介紹,一類醫療器械,低風險,實行常規管理。二類醫療器械,中度風險,需要嚴格控制管理。三類醫療器械較高風險,需要采取特別措施嚴格控制管理。
此外,2020年醫療器械不良事件報告中,有源器械、無源器械報告占絕大多數,體外診斷試劑報告僅占比1.09%。醫療器械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使用場所最多的是醫療機構和家庭。
發生不良反應的化妝品來源
網購產品占比最高
武漢市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哨點數量逐年增加,在2019年實現全市各區全覆蓋的基礎上,2020年達到104家。
根據監測,2020年化妝品不良反應中,女性占比九成以上。21—50歲年齡段占比最多,說明化妝品重點使用人群為中青年女性。涉及化妝品類別1039種,普通化妝品中以護膚類為主;特殊用途化妝品以防曬類、染發類和祛斑美白類為主。其中網購產品442種,占比42.54%,其次是商場專柜購買189種,占比18.19%。
武漢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提醒,消費者應當通過正規渠道選購化妝品,選擇到證照齊全、有固定經營場所的商店、超市以及合法的網站購買化妝品,注意索要發票和保留購物憑證,以備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