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柯稱
通訊員 程琳 蔣志學
鄉村要振興,文化必振興。10月23日,十堰市竹山縣委宣傳部組織湖北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駐魏溝村鄉村振興工作隊、湖北省地質局駐何家灣村鄉村振興工作隊等一行9人,前往官渡古鎮秦巴民俗博物館、武陵峽風景區展開鄉村文化振興考察調研。
秦巴民俗博物館里的唐代兵俑
官渡古鎮位于鄂西北邊陲,巴山東麓,是入川達渝之咽喉,秦巴文化古驛,堵河水道上的璀璨明珠。秦巴民俗博物館是秦巴地區唯一一家以民俗文化為主題的民辦博物館,堪稱上庸古國的底片、秦巴文明的芯片、竹山文化的名片,是漢江流域千年滄桑歷史的窗口,是了解秦巴地區歷史文化演變的教育基地。在秦巴民俗博物館內,2000多年秦巴先民艱苦創業,繁衍生息的秦痕漢跡為參觀者描繪了一幅別具特色的秦巴山區社會歷史文化演進的畫卷。
領略完秦巴地區的文化精粹,考察團來到了武陵峽風景區的門戶——桃園村。桃園村座落在全長約33公里的武陵峽口對岸半山腰上,該峽谷是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命名“青峰斷裂帶”之一的部分。十余年來,經過媒體、學者考察論證和傳播,武陵峽被譽為陶淵明筆下“世外桃源”原型地之一。
人行山水間,如在畫中游。一幅幅欣欣向榮的鄉村振興圖景,一座座古香古色、別具特色的歷史建筑給考察團成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青山、綠水、慢生活,武陵峽桃花源景區,考察團走古鹽道、登放歌臺、賞松風亭、做客桃園村,暢享了“探秘武陵峽,尋夢桃花源”的山水文人之旅。
官渡鎮桃園村產業開發電商展示大廳
“2014年咱們村總共1100多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600多人,人均收入僅1700元?!贝逯鴱堄拥氯缡钦f。作為桃園村的老村支書,他幾十年如一日的扎根在基層工作崗位上,見證了桃園村這些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近年來,得益于黨和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和接踵而來的鄉村振興,桃園村新建了6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101戶貧困戶告別世代居住的土墻石板房,不僅交通方便了,用電方便了,還喝上了自來水。
在考察調研中了解到,竹山縣縣鎮兩級把支持該村發展旅游產業作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的重點,縣委書記、縣長都曾徒步涉水考察景區,謀劃進一步開發大計,安排有關部門向周邊城市旅行社推介武陵峽景區。
武陵峽桃花源風景區一角
幾年來,該村新修旅游碼頭、停車場、旅游公廁,架設整修3000多米棧道、步游道,增設通信基站、安裝了景區標識、裝修布置了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商品小超市,開發了武陵峽探險、篝火晚會、獼猴桃采摘節、重走古鹽道等20多項活動,吸引來省內外游客40多萬人次,帶火帶活了沉寂的鄉村。2020年,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提高到11300多元。
考察團穿行在大山深處,沿途的美麗鄉村,峻秀的山區風光,一片祥和優美的自然景象,讓人流連忘返。展覽館里,大家沉浸在幾千年庸國文明、秦巴文化里,能深刻體會到竹山人民戰天斗地、勤苦勞作,在石頭上種金子的“迎難而上、勇于擔當、敢為人先、甘于奉獻”的竹山精神。
考察后,駐村工作隊隊員紛紛表示,要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挖掘優秀傳統農耕文化,當好“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的宣傳員、講解員,做鄉村文化振興的有效建設者和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