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宋清影
6日,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煤炭研究所所長本杰明·李斯特教授,與美國科學家戴維·麥克米倫一起榮獲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兩人的貢獻為“有機小分子不對稱催化方面的研究”。極目新聞記者近日連線李斯特教授的中國弟子、華中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教授謝有偉,誰能想到在中國弟子眼中,這位大名鼎鼎的科學家竟然是個熱愛中國白酒、熱情活潑的“酷男孩”。
愛喝中國白酒 用“一口悶”歡迎中國學生
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出爐后,華中科大教授謝有偉激動萬分,第一時間向導師李斯特發去了祝福。謝有偉說:“老師獲獎實至名歸,他本身就是這個領域的開創者之一?!?/p>
謝有偉介紹,2015年他去了德國,加入李斯特教授的課題組,共度了三年的科研時光,“李斯特教授跟傳統的教授完全不同,他非???,特別愛喝中國白酒。他的愛好也很多,會打太極,會做瑜伽?!?/p>
大概因為是化學家,李斯特特別擅長品酒,對于中國白酒,他甚至能喝出茅臺和五糧液的區別,還分得清濃香型還是醬香型。
由于李斯特的中國學生眾多,每當有新的中國學生加入他的課題組時,他都有一個特別的“儀式”來歡迎。李斯特會倒滿一杯白酒,在上面點上火,讓學生“一口悶”。有的學生因為害怕不敢喝,李斯特還鼓勵他們:“這杯酒就跟科研一樣,看上去很困難,但其實一口喝掉,就沒那么可怕了?!?/p>
謝有偉印象最深的是在會議室里,李斯特教授會拿著一瓶啤酒,和學生一邊開會一邊喝酒。
包帆船帶學生出海 不以論文評價學生
因為李斯特帶學生是“散養”,和他一起做科研非常輕松、自在,所以慕名申請李斯特教授做導師的中國學生逐年增加?!八麑W生特別寬容,不會push(逼迫)你?!敝x有偉說,“他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教會我們創新,去尋找最有挑戰性的問題。如果這個領域已經很成熟,他就不鼓勵我們去做?!彼f。
私下里,李斯特教授很愛和學生打成一片。每年他都會包下一艘帆船,帶著學生從德國漢堡起航,出發到荷蘭等地方游玩。
2018年,李斯特教授訪問上海,謝有偉和其他學生在黃浦江上包下一層游輪,作為對李斯特教授的“回禮”。謝有偉說,李斯特教授從來不用論文的多少去衡量一個學生,而是用能力去衡量,“他很務實,最喜歡的學生并不一定是發論文最多的學生?!?/p>
不止一次被提名 獲得諾獎實至名歸
在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前幾個小時,謝有偉和同事們討論今年會頒給誰,他們判斷新冠疫苗相關研究者可能會是導師的“勁敵”。但他們還是默默許愿:“一定是李斯特。”
“在網上看到消息后,都覺得很不可思議,反復看,確認是真的?!崩钏固氐闹袊鴮W生們都沸騰了,謝有偉也在第一時間給李斯特教授送上了祝賀。
202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是表彰李斯特教授和麥克米倫教授在“有機小分子不對稱催化”領域所作出的貢獻。這次的化學獎回歸了純合成化學, 是對“不對稱催化合成”乃至整個合成化學領域的肯定與鼓勵。
談到導師的獲獎,謝教授表示,這不是導師第一次被諾獎提名,“他是實至名歸。”
加入李斯特教授課題組以前,謝有偉在美國的博士導師就極力推薦其申請李斯特教授作為導師,“他是有機小分子不對稱催化領域的開山人物之一,非常有名,是一個明星級教授?!?/p>
2018年謝有偉回國后,在華中科大任教。即便離開德國已三年,李斯特教授對謝有偉的指導仍然沒有間斷,常常會在網上和謝有偉探討學術方向,為謝有偉指點迷津。
近幾年,李斯特教授的弟子遍布中國。謝有偉說,自己很想邀請李斯特教授來華中科大做一場演講,“不過他現在忙瘋了,得看他具體的時間安排?!?/p>
■ 鏈接
出身研究世家
李斯特的開掛人生
本杰明·李斯特1968年1月出生于德國法蘭克福一個富裕家庭,科學研究的基因或許早就植根于這個家庭中。李斯特的曾曾祖父雅各布·福爾哈德是著名的化學家;曾祖父弗朗茨·沃爾哈德以腎病學家的身份而聞名;他的姨媽、發育生物學家克里斯蒂安·紐斯萊因-沃爾哈德獲得了1995年諾貝爾獎。
學生時代的李斯特癡迷于哲學問題,后在母親敦促下去柏林學習化學。1993年在柏林自由大學獲得碩士學位,李斯特跟隨導師穆爾澤教授一起來到法蘭克福大學,并于1997年完成了博士學位。
1997年到1998年,在洪堡基金會的資助下,李斯特來到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做博士后,一頭扎進了生物催化劑的研究中。1999年,新婚燕爾的李斯特得到了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助理教授職位。李斯特想設計充當催化劑的有機小分子,于是拿一個玻璃燒瓶,加入一點脯氨酸和兩種反應物,讓所有東西在室溫下攪拌過夜,這是他第一次獨立實驗。第二天,他驚喜地發現原材料完全轉化。2000年,李斯特將他的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雜志》上,引起業界轟動。有機催化劑的研究熱浪滾滾而來。李斯特開創性的論文被引用超過2200次。
2002年底,李斯特回到德國米爾海姆,在馬克斯·普朗克煤炭研究所獲得了一個永久職位。2005年,他成為煤炭研究所所長和馬克斯·普朗克科學促進學會的董事。在米爾海姆,李斯特迅速成為“有機催化”領域國際知名的化學家之一,發表SCI論文400多篇,在業內聲望極高。從2000年開始,他榮獲了包括萊布尼茨獎在內的數十個獎項,202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在這長長的列表上添加了最重要的一項。
李斯特是一個快樂、開放的人。當接到今年諾獎委員會的通知電話時,李斯特和妻子正在阿姆斯特丹度假。李斯特說:“我們在一家咖啡館正要點餐,看到手機來電顯示是瑞典的區號。我和妻子相視一笑,并開玩笑地說‘諾獎電話來了’,本以為是個玩笑,卻真是諾獎的電話。這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時刻。”
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