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可以說是網貸行業的“合規元年”,合規成為這一年網貸行業發展的主基調,這一年監管不斷加碼、平臺數量也呈不斷下降趨勢。進入2018年,網貸行業的工作重心也將完全圍繞合規備案開展,自去年12月8日,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了《專項整治整改驗收通知》以來,深圳、廈門、福建、新疆等多地區已下發網貸行業《整改驗收通知》,這意味著網貸平臺備案進入最后的實操沖刺階段。
備案不僅僅只是營業許可證,更是新的“起點”
2018年,完成備案已成為目前所有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第一要務。從本質上看,備案其實就是一個監管牌照和資質證明,相當于一個店面獲得了營業許可證,你可以符合國家法律法規開店了,其本身并不具備任何優勢。但備案不能僅僅是談備案本身,需要結合現象談本質,網貸發展十年間一直無法擺脫負面的標簽,然而伴隨備案機制的設立,網貸平臺將走上正軌的道路,備案制度完善了網貸行業發展的管理體制,從管理制度的頂層設計到具體的行為監管,都形成了較為系統的機制,特別是近兩年的專項整治,網貸人的合規意識極大增強,投資人的風險觀念也得到強化,備案制有利于網貸平臺按照監管政策規范前行。同時,備案也將成為網貸行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事件。
“平臺完成備案登記的一小步,也將是P2P行業規范發展一大步”,在行業合規整改的格局之下,我們需要一個更大的視野去窺探整個網貸行業發展,備案作為網貸行業發展中的一個環節,會產生一系列的連鎖效應,合規備案的平臺不僅可以加強政府對市場的監管,更好地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且備案登記可以更好地保護投資人、借款人以及P2P企業自身的利益,從而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可以說,平臺完成備案將是一個全新的發展起點。
行業加速洗牌,備案將成不合規平臺的“終點”
按照2017年12月出臺的《整改驗收通知》(57號文),各地應在2018年4月底前完成轄內主要P2P機構的備案登記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對于積極配合整改驗收工作但最終沒有通過備案的機構,或引導其逐步清退業務、退出市場,或整合相關部門及資源,采取市場化方式,進行并購重組。對于一部分不合規的P2P平臺來說,6月的網貸備案大限將成為它們不得不面對的“終點”。
據網貸之家數據顯示,2018年1月,停業轉型的P2P平臺有49家,問題平臺(含跑路、提現困難、警方介入等情況)為24家,合計已達73家,較上月增加了一倍,同時也是近一年以來,單月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最多的一個月。值得關注的是,銀行存管作為平臺合規備案的關鍵性指標,截至目前,上線銀行存管的平臺僅為661家,占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的36.2%,在全國P2P整改和備案工作明顯提速的同時,備案大限也將至,此時,留給平臺的時間并不多了。
從目前各地監管部門出臺的備案管理辦法來看,無論銀行存管、三級等保、審計報告還是法律意見書等,完成合規需要付出不小的成本。一些本就不規范及合規意愿不高的網貸平臺,將會選擇在監管部門正式出手前先行停業。從當前網貸行業的發展及監管趨勢來看,或將有1/2的網貸平臺無法通過備案,未來4個月停業、轉型等問題平臺將呈直線上升趨勢,備案也將成為行業合規發展的分水嶺及部分不合規平臺發展的最“終點”。所以,節后有投資需求的朋友,需從多個維度審視、考察網貸平臺,避免合規備案的關鍵時期踩雷。
擁抱合規,著眼未來
在網貸行業拉開了搶食市場份額大戰的前夕,一個優質的網貸平臺,不會為了備案而備案,而是要為了實現平臺日后更好的發展,推動提升自身的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在準確把握各方面機遇的情況下順勢而為,以應對新的競爭格局。
投之家作為備受行業及投資人認可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在2017年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在深耕互金網金融科技,為實體經濟賦能的同時,構建了一套完整的風險控制體系,逐步建立了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合規方面,投之家獲得公安部核準頒發的《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備案證明》三級證明,并完成信披系統建設等重要合規舉措,同時,在2018年春節前,完成了銀行存管(體驗版)的上線,這預示著投之家已經為即將到來的備案做好了準備,更為平臺日后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投之家CEO黃詩樵表示,2018年,合規備案是每個網貸平臺必須面對的行業大環境,對此,投之家已經為備案做好準備,備案后的發展才是當前投之家重點探索的方向,新的一年投之家也將從三個方面深耕互聯網金融,一、加大投入對金融科技方面的探索研發,不斷優化、提升用戶的投資體驗;二、金融的本質是風控,繼續加強平臺自身的風控能力;三、推動、打造更多的應用投資場景,為中國實體經濟發展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