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銅匠到全球炊具大王——進擊的陳合林讓“中國夢”照進現實

2018-02-02 17:32:20 來源:中國商業觀察網

打印 放大 縮小

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逐漸加快,舊經濟模式被新觀念、新做法沖擊得搖搖欲墜。華夏大地一時間機會遍地,誕生了一批敢拼、敢試的夢想家。那些如今如雷貫耳的品牌和名字,無不經過時間的洗禮,是改革浪潮拍打下的幸存者。支撐著他們一路走來的,是一個未曾磨滅的創業夢,一個叫做“Made in China”的中國夢。

1985年,海爾生產的第一批冰箱不合格,當時海爾集團的廠長張瑞敏揮起大錘砸毀了有質量缺陷的76臺冰箱,從此喚醒了海爾人的質量意識,造就了如今的全球白色家電之王。 1987年,一位43歲的退役解放軍團級干部,與幾個志同道合的中年人,在深圳注冊了一家公司,專門為一家生產用戶交換機(PBX)的香港公司做銷售代理。2年后,這家小公司靠自己研發出了新的交換機產品。但是產品銷路怎么打開?在那個廣告還是稀奇事物的年代,靠的是企業創始人的兩條腿。這位從貴州山溝溝里走出來的老兵背起熟悉的軍綠色背包,挨個到電信局問對方買不買他們公司研發的交換機。2017年,這家公司年銷售額達到了6000億人民幣,它就是華為,那位“比別人多奮斗一點”的老兵就是任正非。

無論是海爾、華為,還是張瑞敏、任正非,成功的企業和企業家,似乎總有些相似——質量第一、不斷創新、敢打敢拼……正是這些特質,讓企業家們的夢想一一落地。沒有人可以隨波逐流,只有不斷奮進才有出路,哪怕是迎著逆流。

陳合林創辦的愛仕達,正是這樣一塊吹盡黃沙始見光芒的金子。從1978年企業初創至今,愛仕達一直以“提升人類生活品質”為企業使命,從一個五金加工作坊發展成為集炊具、廚房電器、家居用品業務的上市公司,全國60多家銷售辦事機構、300多家經銷商,2017年新增銷售網點10000多個,建立了強大的銷售網絡,同時外貿出口額長期排在國內首位,據權威機構評估,愛仕達進入中國最有價值品牌排行榜前500強,品牌價值80多億元。從創業之初,愛仕達就從不吝惜對創新的投入,正是這些巨大持續的投入,讓愛仕達在產品研發方面始終走在行業前端。不僅如此,愛仕達還跨界并購,涉足人工智能領域,引領未來智能制造。靠著“只要努力,就會成功”的信念,陳合林穿越改革開放40年的風沙,正與中華大地上的夢想家們一同駛向更光明的未來。

從小銅匠到全球炊具大王——進擊的陳合林讓“中國夢”照進現實

咬緊牙關,賺來第一桶金

不過,在成為風光的全球炊具大王之前,陳合林,這個1956年出生、來自浙江南部城市溫嶺的小個子并不起眼,他日后的創業,甚至要歸功于一次失意的經歷。

1974年末,機械專業畢業生陳合林并不知道,外界的那場動蕩將在兩年后徹底終結。他當時的追求,是謀求一份專業對口并且穩定的工作。確切地說,是進入鄉鎮農技站,捧上大家夢寐以求的“鐵飯碗”。全班總共58個人,畢業時大部分人都到了農技站,而陳合林成了那失意的少數人。

水,之所以能穿石、流長,是因為它的鍥而不舍,是因為它的堅韌。

說走就走,陳合林回到老家,拜一名銅匠為師。學徒兩年,他成了銅匠的徒弟——小銅匠。靠著一份觸類旁通的機敏,他對五金維修也頗為擅長。經過幾年的市井摔打,他的市場意識逐漸提高。他發現,銅制鉸鏈、銅鎖等箱包配件在全國頗為暢銷。

一不做二不休,他在家里辦起了一家作坊,專門生產銅鉸鏈、銅鎖。這個舉動,在當年一旦被扣上“資本主義”的帽子,可能就沒有后來愛仕達的輝煌了。膽大心細的陳合林明白,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要靠點智慧。首先,在他的作坊,做工的僅局限于家里的親戚朋友,不是熟人進不了門。其次,開工時間定在了比較容易掩人耳目的晚上。

產品有了,市場在哪里?客戶在哪里?當年可沒有淘寶、天貓這樣的B2C交易平臺,有的只是一個個鄉鎮集市。賣家要靠兩條腿跑,拉近商品與客戶間的距離。

那些日子,二十多歲的陳合林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氣。晚上在家搞生產不說,一早還要去玉環、樂清、溫州趕集,睡眠不足五個小時是常態。為了省錢,他愣是靠一輛自行車把市場蹬了出來。

可別認為陳合林只顧著生產不顧創新。當時的交通十分不便,但是陳合林不畏路途辛苦,將腳步邁向了市場更為廣闊的省城杭州、寧波,甚至是當時需要花費24小時路途時間才能到達的上海。在這些大都市的箱包市場中,總能看到一個小個子的身影——他就是陳合林。他知道,要想做出別人沒有的款式,引領當地潮流,就必須“走出去”,向最新潮的款式學習,然后帶回他的家鄉。

老天不會埋沒勤奮和有想法的人。陳合林的產品靠著款式新、做工佳,名聲傳遍了溫嶺。玉環、樂清、溫州等外地,也有人等著要買他的貨。這一年,他把家庭作坊升級成名正言順的工廠——溫嶺縣金屬制品廠。幾年內,陳合林的年收入就有了十多萬元,這是個他當年的同學們想都不敢想的數字。

敏銳捕捉,打造“民營”不粘鍋

時光終于來到了那個風起云涌的上世紀80年代。近10年的創業,不僅讓陳合林完成了公司的原始積累,更重要的是把他的神經打磨得愈發敏銳。再加上銅匠出身能吃苦的優秀品質,站在特殊歷史節點上的陳合林,做好了大干一場的準備。他和炊具的緣分,就在此時結下,并成了之后三十年、乃至一輩子割舍不開的事業。

1988年,一次展會在北京舉行,不粘鍋成了“明星產品”。“不粘、不焦、不糊”,還容易清洗,簡直是家庭主婦的福音。一些在北京做生意的老鄉想要做不粘鍋生意,于是想到了陳合林。

對于市場需求的敏銳,再一次在關鍵時刻助推陳合林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殺進不粘鍋行業,這一決定日后影響了中國乃至世界廚衛市場??稍诋敃r決定做出時,陳合林對這個行業的技術是完全陌生的。

他聽說,遠在貴陽的一家軍工廠掌握著不粘鍋生產技術。趕到那里,足足等了7天他才想辦法走進了戒備森嚴的廠區??嘈娜?,天不負。他終于找到了不粘鍋的核心技術——涂層,還索性開出5萬元年薪把技術工人給挖了過來。

在那個年代,從零開始大批量生產不粘鍋,需要2000-3000萬元。雖然當時的陳合林已經是人人艷羨的“百萬富翁”,但斥巨資投入一個陌生的領域仍然是個需要相當魄力的決定。

錢不夠,可以借。但機會溜走了,很可能就永遠錯過了。

陳合林又一次賭對了。一年后,他的工廠產出了中國民營企業生產的第一口不粘鍋。1994年,他的產品已經用上了美國杜邦公司的特富龍涂層,品質位居國內不粘鍋第一梯隊。更為重要的是,在這一年,他將“愛仕達”三個字注冊成了商標。此時,不粘鍋每年已經能為他的公司帶來七八千萬元的銷售額。

為了豐富產品線,陳合林把目光投向了廚房的另一個大件——壓力鍋。為了確保使用安全,他專門組織技術人員進行攻關。1998年,陳合林在國內率先推出愛仕達六保險壓力鍋,成為國內當時最安全的壓力鍋。這一年下半年,愛仕達的壓力鍋也賣出了6000萬元。

2000年,陳合林已將自己的產品打進了沃爾瑪、麥德龍等國際知名超市的中國市場。2004年開始,陳合林的愛仕達不粘鍋產品已被納入全球超市的采購體系。

愛仕達躋身國內炊具領先品牌,可“天花板”也隨之而來。一個早已存在,卻對陳合林來說是全新的外部市場亟待開發。

放眼全球,緊抓上市機遇

揚帆出海的時候到了。

1999年下半年,陳合林跟隨政府組織的代表團參加了美國芝加哥一個國際家居日用品博覽會。他的行李里有4個大包,裝滿了不粘鍋樣品。

來自東方的不粘鍋立刻吸引了世界炊具第一巨頭美國紐威公司的興趣。博覽會結束后,美國紐威公司的專家來到中國,仔細地考察了愛仕達公司。臨走前,他們留下一個技術難度很大的樣品交給陳合林,要求30天內做出合格的樣品。而技術攻關的常規跨度,是3個月到半年。

陳合林和公司所有技術人員開始了不分晝夜的努力。終于,在約定期限的最后一天,拿出了專家要求的合格樣品。美國紐威公司馬上下訂單,當年在愛仕達的采購就達到了1000萬美元。此后,紐威公司銷向世界各地的不粘鍋產品60%都由愛仕達公司提供。

如今,愛仕達產品出口暢銷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出口額長期居國內同行業首位。

然而,競爭對手咄咄逼人的市場攻勢,讓陳合林無法停下腳步。2010年5月,愛仕達于深交所宣布上市,募集資金約11.3億元,正式成為股份制企業。同時也意味著,作為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企業誕生地的福地溫嶺,迎來了又一家將引領中國炊具行業的上市公司。

上市帶來的雄厚資金不僅降低了成本、擴大了產能,還讓愛仕達有了不斷攀登技術頂峰的底氣。

2015年,愛仕達公司參與6項國家和行業標準起草,獲得國家專利授權154項,其中發明專利7項。金剛旋風系列產品在米蘭世博會期間榮獲國際工業設計界頂尖獎項——意大利金圓規獎。同時,攻克了IH電飯煲的內膽核心技術難關,并于2016年3月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IH 電飯鍋內膽—“旋風鐵釜”和“旋風復合鈦釜”。從此,中國人買電飯煲再也不用海淘了。

華麗轉型,向更美好的未來前進

近四十年卓越的發展,讓愛仕達獲得了各界肯定。公司榮譽單上有:中國機電商會推薦出口品牌、中國輕工業行業十強企業、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中國質量誠信企業、中國廚具十大品牌、高新技術企業、浙江出口名牌、浙江省技術創新優秀企業、浙江省誠信示范企業、浙江省工業循環經濟示范企業等。

不僅如此,在與企業一同成長的同時,陳合林自身也加持多項榮譽:國家勞動模范稱號、中國炊具行業最具影響力企業家、中國炊具行業卓越企業家、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日用五金行業杰出企業家、浙江省優秀創業企業家、浙江省企業文化建設突出貢獻人物等。

眾多榮譽加身,公司創始人陳合林并沒有自滿,憑借勞動模范獨有的敢拼敢做、一步一個腳印的刻苦精神,放眼望向了更大的格局:一個讓公司的未來能走得更多元、更穩健的機遇。

2016年9月,愛仕達成功控股錢江機器人有限公司。2017年,愛仕達又相繼收購了索魯馨、松盛機器人、勞博物流、三佑科技等機器人集成應用公司。全面布局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領域。

從2013年起,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每萬名工人使用工業機器人的數量比以前增加了近2.5倍,機器人生產產量近幾年都保持30%左右的增速。

從炊具到機器人,看似跨界,實際是對未來實體經濟發展趨勢的精準判斷。

未來,錢江機器人產品將成為愛仕達的得力幫手——智能焊接、噴涂、拋光打磨,都由機器人完成。相比人工,機器人作業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的穩定性。這些將在愛仕達和錢江機器人合作的智能工廠中實現,最快2018年將正式投產。

也許,未來讓人們記住的不僅是愛仕達的炊電產品,更有愛仕達主導的智能制造領域。“兩條腿”走路,將讓公司的步伐更穩健。

從小銅匠,到炊具大王,再到人工智能及智能制造新貴,陳合林從溫嶺走向了世界,同時也帶領愛仕達完成了從量變到質變的巨大變革——一個著眼智能制造戰略布局,以提升消費者生活品質為使命的世界龍頭企業近在眼前。不僅如此,憑借不懈的創新精神,陳合林也將帶領著愛仕達不斷升級國內,乃至國際的精工制造行業標準,以國際化質量、國際化標準推動中國制造水平的提升,屆時,他的中國夢,將在未來變得更精彩,演奏出更華美的樂章。

責任編輯:ERM523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影院,亚洲电影欧美电影有声小说,麻豆九一精品爱看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