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諸如農業機器等的現代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使農業由手工畜力農具生產轉變為機器生產。中城銀信通過實踐以農業為基礎和依托,借助產業滲透、產業交叉和產業重組方式,通過形成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延伸農業產業鏈,由一產向二產和三產拓展,打造農業產業綜合體和聯合體。農業生產過程同加工、銷售以及生產資料的制造和供應緊密結合,逐步形成良好的、高效能的生態系統。
中城銀信董事長張佩宏認為:“金融要在產業端落地,形成實業和金融兩者結合的共同體,也就是將金融嵌入產業生態,最大程度去規避風險。”因此,中城銀信終堅守產融結合的道路,從清潔能源領域切入市場,重點布局太陽能光伏發電,助力大農業發展、構建綠色金融產業鏈和生態鏈。大農業概念代表著農業產業化企業未來先進的發展方向。在光伏發電領域,梅河口中城銀信光伏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集中式的光伏發電項目,在吉林梅河口市已經并網發電。該項目在冬季發電量每日最高可達到9萬度左右,在春夏兩季每天發電量最高可達到12萬度左右。將光伏與農業相結合,成本壓縮的同時可大幅提高產值。
中城銀信致力打造的綜合立體化智慧農業模式,助力大農業發展。通過綜合立體化發展將站光伏電池板全部安裝養殖基地養殖棚舍屋頂面上,不占用地面土地資源。在養殖棚舍屋面安裝光伏發電系統,是為基地內養殖、種植、供暖、照明提供用電來源,為基地飼料廠、有機肥加工廠生產用電提供電力支持,由此實現光伏智慧新能源技術一體化。在綜合立體開發模式下將光伏與農業相結合,成本壓縮的同時產出大幅提高,投資回報周期約縮短至2-3年。與傳統單一模式相比,中城銀信的綜合立體化模式讓有限土地得到最大程度的綠色開發,使土地綜合效益大幅提升。
中城銀信借助新科技新工具,讓產業與金融更有效融合,形成產業閉環進而實現供應鏈金融。這將會助力農村發展、農業現代化與農民增收,藉此模式促進現代大農業與綠色金融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