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慧圓明大師塔銘”糾正遼陽白塔民間誤傳

2023-08-20 09:26:16 來源:遼寧日報

打印 放大 縮小

金代“通慧圓明大師塔銘”,現存于遼陽博物館。在多位考古專家的努力下,碑文中的殘缺字已經全部補齊。碑文記載了貞懿皇后寡居后出家為尼,死于正隆六年(1161年)和金世宗完顏雍為其母修建葬身塔的情況,校正了《金史》中相關記載,也糾正了遼陽白塔即是貞懿皇后葬身塔的民間誤傳。


【資料圖】

遼陽博物館展出的金代窖藏銅錢,其中有大量金世宗時期的“大定通寶”。

本報記者郭平文并攝

探新展

遼陽博物館碑林展區有一件金代碑刻,一直被史學家關注、研究,它便是“通慧圓明大師塔銘”,刻于金海陵王正隆六年(1161年)。“通慧圓明大師塔銘”留下了金世宗完顏雍的母親李洪愿、完顏雍及其他人的珍貴資料,補充史料記載不足,為金代歷史上某些細節研究提供了準確信息,向人們講述了800多年前遼陽城發生的風云往事。

1農家院發現金代碑刻

“通慧圓明大師塔銘”的主人是金世宗完顏雍的母親貞懿皇后。

遼陽博物館原副館長、研究員張君弘說:“關于金世宗母親的塔銘,《金史》有記載,但沒有發現實物。館藏的這塊‘通慧圓明大師塔銘’在《金史》中沒有記載,所以就顯得格外重要,起到??焙脱a充《金史》的作用?!?/p>

我省文物專家鄒寶庫生前曾多次帶記者參觀遼陽博物館,那些保護較好的碑刻大多是由他踏勘、研究并運回的。“通慧圓明大師塔銘”陳列在碑林展區的一端。每走到這里,他總會坐下來,講述古碑發現的經過。

那是1981年,鄒寶庫在遼陽市文物管理所任副所長。有一天,參加文物普查的考古隊員回來匯報,在遼陽縣首山鎮東王家莊一戶姓姚的家里發現一塊石碑塔銘。鄒寶庫立即騎車來到東王家莊姚家,見到一塊石碑立在院子里,連忙搶救下來,找車子運回遼陽博物館。

關于最初發現塔銘的時間、地點,鄒寶庫詢問了姚家人。姚家女主人回憶,大約在1920年前后,當時她家還住在遼陽西北郊東干河村。某一天,她老伴兒不知從哪兒搬回一塊石碑,這塊石碑在她家先后被當作豬圈擋門石、房前臺階鋪石。

這塊碑刻在姚家只是被當作一塊普通石料使用了60余年,鄒寶庫和其他考古人員檢視碑身,慶幸地發現,刻立于金海陵王正隆六年(1161年)的這塊“通慧圓明大師塔銘”經過800多年的時光仍然保存完好。碑石高1米、寬70厘米、厚13厘米,碑首題篆書“通慧圓明大師塔銘”。碑文字體以楷書為主,間有行草書體,書法蒼勁。文中但凡涉及金國皇帝名字都另起行或空兩格。

這塊古碑被發現后,鄒寶庫、張博泉、方殿春等考古專家對碑文進行了認真考證,對于辨識不清的字,他們根據殘存筆畫或者古人行文規律加以推定,目前碑文501字已經全部確認,且得到了業界的認同。

“通慧圓明大師塔銘”記錄的是金世宗完顏雍的母親,而書寫者李彥隆則是海陵王派來監視完顏雍的官員,是個奸細。落款為“崇進東京留守鄭國公男完顏褎(讀yòu)”,是完顏雍即位前的職務和名字。綜合這些信息,后人認為,在完顏雍當皇帝后,此碑存在諸多的不合時宜,因此被棄用。

2李洪愿為避禍建寺院

“完顏雍的原名為褎,《金史》中沒有記載,而其他史料中出現過不同的字,所以學者一直爭議不斷?!ɑ蹐A明大師塔銘’給出準確答案,平息了爭議?!睆埦虢又f:“塔銘記述的主人公是金代一位傳奇女子,本名李洪愿,是完顏雍的生母,‘通慧圓明大師’是她出家后的法號,金世宗即位后尊其為貞懿皇后。但《金史》中沒有記載李洪愿出家的時間和過程,這個塔銘上卻有記載。”

《金史》記載,李洪愿出生于東京城(今遼陽)的士族大家,父祖在遼金時期都曾入朝為官,其父在征討東京時戰死。金太祖天輔間(1117年-1123年)“選東京士族女子有姿德者赴上京”。李洪愿以良好的文化修養和端莊的外貌入選,嫁給完顏阿骨打的第三子完顏宗輔為側室。

《金史》記載:“后(即李洪愿)性明敏,剛正有決,容貌端整,言不妄發?!闭f的是李洪愿聰明而且思維敏捷,遇事能夠秉公決斷,從不拖泥帶水,而且平素話語不多,但是言之有物。張君弘分析,這樣一位女性如果從政,應該會有一番作為,但是查考歷史,李洪愿作為完顏宗輔的側室卻一直安心相夫教子。因為她寄希望于其子,她經常跟親近的人說:“吾兒有奇相,貴不可言?!?/p>

李洪愿輔助完顏宗輔料理家庭內部事務,注重與丈夫培養感情,并與另外兩位夫人建立良好的關系。此外,李洪愿還十分注意處理好與其他皇族內室的關系。《金史》載,她“敦睦親族,周給貧乏,宗室中甚敬之”。當然,李洪愿投入最大的精力是對兒子的培養,《金史》載,她對少年完顏雍“教之以義方”“內治謹嚴,臧獲皆守規矩,衣服飲食器皿無不精潔”。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天會十三年(1135年)五月,已升任金軍副元帥的完顏宗輔在行軍途中突然患病,死于媯州(今河北懷來),終年40歲。當時李洪愿43歲,完顏雍才13歲。這一突發變故,對于正滿懷希望、潛心教子的李洪愿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她進入兩難境地。

《金史》記載:“舊俗,婦女寡居,宗族接續之,后乃祝發為比丘尼?!闭f的是李洪愿因為不愿改嫁給丈夫同宗的兄弟才斷發為尼。據此,有學者認為,李洪愿因固守儒家禮教,怕影響專心教子才抗拒改嫁,被迫出家。

為此,張君弘做了詳細考證。

“通慧圓明大師塔銘”記載,李洪愿卒于正隆六年(1161年)五月,在寺院17年。依此推算,李洪愿應于皇統五年(1145年)出家。此時李洪愿53歲,已寡居10年之久,僅從時間上就可以看出李洪愿的改嫁與出家沒有非此即彼的抉擇關系。

以李洪愿的機敏,她應該十分清楚,以43歲的年齡再拉扯一個13歲的兒子另嫁皇族兄弟,根本無法與多妻妾的新丈夫建立深厚的感情,而改嫁帶給她和兒子的只能是地位衰落和情感傷害,更重要的是會給兒子的前途帶來不良影響。所以,李洪愿以文化禮教為由,堅持不改嫁。

至于她在寡居10年之后選擇出家,從歷史發展走向來看,主要原因是躲避是非,這校正了《金史》的記載。金熙宗即位后,宗族內部爭斗更加激烈。特別是后期,金熙宗驕奢淫逸,朝廷腐敗之風日烈。身處險境的李洪愿為避免招惹是非,選擇遠離上京,到東京避世,不失為明智之舉。再有就是思鄉心切,李洪愿的娘家為東京世代望族,具有較強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影響,與其他望族大姓有著多重親緣關系。因此,李洪愿完成教子重任后,萌生落葉歸根的思鄉之情。

皇統五年(1145年),金熙宗出巡遼陽,李洪愿借此機會請求出家。金熙宗破例賜白銀30萬兩,在東京修建大清安禪寺,賜李洪愿“通慧圓明大師”法號,紫袈裟一襲。

出人意料的是,她的這一選擇,為完顏雍走向成功打下基礎。所以,后世研究者判斷,她出家為尼,只是為積蓄力量而做出的掩飾手段而已。

3多方勢力角逐東京城

“通慧圓明大師塔銘”記錄了貞懿皇后葬身塔的確切位置,專家最終確定,民間傳說的遼陽白塔即是貞懿皇后葬身塔系誤傳,因為二者相距甚遠。

在“通慧圓明大師塔銘”中,有“序其始終行跡之著聞者,示其屬北平李彥隆曰:‘敢囑以銘?!本褪钦f,完顏雍當年把母親李洪愿的生平事跡告訴了李彥隆,請他寫銘文。

關于李彥隆,《金史》有所提及,他官居六品,在東京任職。但他的真實身份是海陵王完顏亮派到遼陽監視完顏雍的奸細之一。

海陵王完顏亮為金太祖完顏阿骨打之孫,完顏宗干次子。金熙宗皇統九年(1149年)十二月,完顏亮弒君后稱帝,史稱海陵王。張君弘說:“金海陵王貞元三年(1155年),完顏雍出任東京留守,來到遼陽見到已出家10年的母親,開始在母親支持下廣泛聯絡遼陽的名門望族。這個塔銘透露了李洪愿、海陵王和完顏雍身邊的奸細三個方面勢力在東京城暗斗的信息?!?/p>

在母親的幫助下,完顏雍先后與遼陽的李氏、張氏等世族大家建立起緊密的聯系,身邊匯聚了后來官至太尉、尚書令的李石,后來官至戶部尚書的張玄素等一批重量級人物。不僅如此,他們還建立多處聯絡點。金代文學家王寂《鴨江行部志》記載,明昌二年(1191年),他辦差從東京到大寧,路經千山,拜訪佛教寺院正觀堂時寫到,貞懿太后出家后,“初居遼陽之儲(垂)慶寺,又以人事紛紜,疲于應接,乃隱居于此”。據此可知,李洪愿在千山另辟居所,既可以掩人耳目,密謀機要,又能在情況緊急時暫避風險,這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李洪愿出家的真實目的。

正隆六年五月,完顏雍的生母李洪愿突然于清安禪寺去世。完顏雍為了不引起海陵王完顏亮的警覺,草草收葬了母親,還特請完顏亮派來的奸細李彥隆為亡母撰寫碑文。這么做既抬高了李彥隆的身價,又可以解除海陵王的戒心。

《金史》記載,正隆六年九月,完顏雍又回到遼陽。在外有海陵王完顏亮隨時加害、內有奸細圖謀不軌的情況下,完顏雍與舅父李石商議,決定利用海陵王完顏亮舉兵南伐,后方兵力空虛的機會,搶先攻打東京。

經過周密準備,完顏雍當年十月六日率軍開進東京城。次日,在東京正式稱帝。完顏雍稱帝的消息傳到南方,引起兵變,海陵王完顏亮在軍中被射死。此后,完顏雍進占中都燕京,奪取了金國政權,史稱金世宗。

金世宗執政后,實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金朝的經濟得到了全面恢復和發展。在大定五年(1165年),金世宗又主動和宋朝議和。從此,金宋雙方休戰約30年。后世把這個時期稱作“大定仁政”。

責編:楊 旭審核:徐曉敬

關鍵詞:

責任編輯:ERM523

相關閱讀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影院,亚洲电影欧美电影有声小说,麻豆九一精品爱看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