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幸福鄉村中國年

2022-02-11 15:12:06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打印 放大 縮小

農場人抱團致富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二師五一農場緊鄰烏魯木齊市和昌吉市,蔬菜瓜果種植是團場職工群眾的主要收入。

2016年,五一農場居民陳玉祥以三連的陸地蔬菜種植基地為依托,組織連隊職工群眾成立了冬瓜合作社。陳玉祥說,那時農場缺乏相關經驗,他就聯合幾位種植大戶研究起了“冬瓜經”。

如今,經過幾年的發展壯大,合作社現有股東5人,社員29人,輻射帶動職工29戶51人。合作社種植總面積800余畝,其中冬瓜種植面積650畝,建起了11座儲存大棚。

“2021年,我們儲存的冬瓜有5000多噸,從11月底開始出貨,主要銷往北京、天津和成都等地,目前僅剩400噸左右。”陳玉祥說道。

張明輝是合作社的成員之一,他告訴記者,作為蔬菜種植大戶,加入合作社之前,他已種植冬瓜多年,但每到銷售季就開始犯難。“單打獨斗投入成本高,管理難度大,最重要是不好找銷路。如今不一樣了,合作社統一種植、統一技術、統一銷售。我只需要做好田間管理,年底等著分紅就行了。”

冬瓜合作社僅僅是近年來五一農場職工群眾“抱團致富”的縮影之一。2021年,五一農場人均純收入超過4萬元。

職工群眾富了,五一農場也逐漸美麗起來。“這幾年,團場的柏油路拓寬了,職工們都住進了樓房。2021年,農場的公園、體育館已經建成投用,目前酒店、美食城、商場也都在建設當中。”五一農場文體廣電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文新琦向記者介紹著團場越來越完善的項目。數據顯示,僅2021年,五一農場累計投入鄉村振興各類資金822萬元。(經濟日報記者耿丹丹)

加強監測防返貧

在廣西田東縣祥周鎮模范村,返貧監測預警對象黃彩琴正忙著給兒子裝修房子,“兒子長大了,也該有一間自己的房間了,給他簡單裝修一下”。

2019年10月,駐村第一書記和村干部入戶排查時,了解到黃彩琴看病支出較大,生活較困難,遂將黃彩琴的信息上報防返貧監測網。通過醫保、殘聯等多部門數據比對,黃彩琴被確定為返貧監測預警對象。駐村第一書記李民安說:“被納入監測名單后,我們第一時間啟動了幫扶措施,一是把她納入低保,二是給予產業獎補,三是提供小額貸款。”

現在,每月的低保收入足以維持黃彩琴的治療支出,她還用產業獎補和小額貸款發展生豬養殖,生活正逐步恢復正常。“因為幫扶政策,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黃彩琴說。

實時監測預警、強化動態管理、阻斷返貧致貧根源、提升造血功能,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手段。“在模范村試點的基礎上,田東縣在全區率先創新實施‘一卡連心,兩網監測,三業賦能’監測干預工作機制,為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田東縣鄉村振興局副局長黃寧說。

田東縣建立起了農戶主動申請、部門信息比對、縣鄉村網格排查、基層干部定期跟蹤回訪相結合的易返貧致貧人口發現和核查機制,防止返貧致貧監測預警和幫扶工作走向了常態化,對風險對象實現了動態監測、動態預警、動態幫扶、動態銷號。在常態化監測的基礎上,縣里每個季度開展一次集中大排查。

通過“線上預警、線下摸排”相結合,田東縣對存在致貧返貧風險的農戶應納盡納,切實鞏固脫貧成果。目前,全縣共納入監測對象1520戶4948人,已為794戶2989人消除了致貧返貧風險。(經濟日報記者童政)

老田地刨出新生活

西寧市湟中區共和鎮蘇爾吉村作為青海省第一批鄉村振興示范村,如今的發展可謂芝麻開花節節高。黨支部書記蘇生成給記者曬出他們村的“幸福賬單”,全村2021年鄉村振興項目實施資金將近900萬元。

村民胡延山是村里第一批種植露天蔬菜的人,因為本村種菜耕地緊張,他每年都要到周邊村包地種菜。

雖是湟中區有名的露天蔬菜種植基地,但從地理位置和資源來說,蘇爾吉村談不上有什么特殊優勢。在村委會引領下,村民們在老田地里創造新干法,家家戶戶種菜、務工,憑著一股子不服輸的勁,老田地里刨出新生活。

2000年初,蘇生成當選蘇爾吉村黨支部書記。他上任后,就琢磨著如何讓村民致富。村民們世代居住的家園,地還是那些地,人還是那些人,改變不了環境,只能改變思想,思維一變天地寬。

他觀察到有一戶村民種了幾畝荷蘭豆,采摘后搭乘班車幾經輾轉運到蘭州銷售,經濟效益比傳統作物要高不少。于是,蘇生成有了調整種植結構的想法。

蘇生成坦言:“剛開始的時候,村民們從未種植過蔬菜,并不愿意接受。”他于是先發動黨員種植,一人試種兩畝,當年蔬菜的收益每畝700元。實打實的效益擺在眼前,第二年全村都動了起來,從白菜到大蔥,至今已經發展到10個品種的露天蔬菜。

露天蔬菜的種植首先要解決蔬菜灌溉問題。蘇生成跑項目要資金,通過政府項目解決了290萬元資金,村委會自籌30萬元,靠天吃飯的旱地變成了灌溉水地,抽水泵裝到了全村田間地頭。蔬菜從田間轉運最大的問題是不具備通車條件。田間道路硬化與水利一樣,是蔬菜走向市場的硬性條件。車輛進不來,蔬菜運不出去。怎么辦?蘇生成說,為了解決大家的問題,通過政府項目協調解決了300萬元資金,村委會自籌30萬元,16公里的田間水泥硬化路暢通到了田間地頭。

難題就這樣一件一件被解決。依靠露天蔬菜產業,全村人均收入攀升至2019年的10740元,村里大部分家庭蓋了新房,有的甚至還買了樓房和轎車。2010年至2019年的10年間,全村露天蔬菜產業累計吸納周邊群眾務工近3萬人次,附近富余勞動力不用背井離鄉外出務工,在家門口務工就能賺到錢。(經濟日報記者馬玉宏石晶)

村民新春喜分紅

1月26日,安徽合肥包河區大圩鎮,2022年第一場瑞雪輕揚飄灑。鎮黨校會議室里,一片喜氣洋洋。當天,磨灘村、沈福村的股份經濟合作社迎來首次分紅。

大會上,磨灘村、沈福村相關負責人分別介紹2021年度股份經濟合作社經營的相關情況。磨灘村黨總支書記、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劉鈺介紹,參與“圩美·磨灘”鄉村振興項目的股東,按照“保底分紅+增益分紅”原則,該項入股分紅按2000元/畝計算分配收益。

2019年磨灘村整村征遷后,為給農民帶來更持久的效益,磨灘村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搭上了“文旅列車”,啟動了“圩美·磨灘”鄉村振興項目,不僅解決了群眾就近就業問題,還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的持續增收。

記者了解到,“圩美·磨灘”占地4233畝,正在打造集磨灘民俗體驗村、水系景觀區、精品民宿區、觀光休閑農業區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體,目前部分民宿區已對外開放營業。

“今年是我們村首次分紅,我們都非常開心,希望我們村集體經濟發展得越來越好。”在分紅大會上,磨灘村村民張克炎領到了3366元分紅款。

同樣享受到分紅福利的,還有大圩鎮沈福村村民姜世庚等47戶股東。

沈福村黨總支書記、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何銳介紹,當日啟動的是沈福村第3村民組股東分紅,共涉及47戶股東,分紅款共計76140元。過一陣子還將繼續按照程序對其他土地流轉入股項目的股東進行分紅。(經濟日報記者白海星)

受災小鎮重建忙

對于鄭州滎陽汜水鎮南屯村的郭連才來說,政府送到家中的新棉被和新棉衣是一份特別的禮物。

時間倒退半年多以前,郭連才正身處洪水沖家、投親靠友的境地。不僅僅是郭連才,那時整個汜水鎮都處于一片汪洋之中。

2020年12月6日,郭連才搬進了現在這個60平方米的農家小院。“郭連才無兒無女,又因暴雨受災,政府一直關注著他的生活。”南屯村黨總支副書記張建忠告訴記者。今年78歲的郭連才身子骨也不如前幾年硬朗,平日里有妹妹郭連英照顧,每月有1000余元的各類補貼,生活很幸福。

如果說郭連才的關鍵詞是幸福,那么曹建新的關鍵詞就是樂觀。在汜水鎮新溝村,提起曹建新,沒有人不敬佩他的樂觀。

“去年7月洪災中,我損失了10余萬元。”記者了解到,由于地處大山深處,曹建新僅用木桿與石棉瓦搭建而成的羊棚難以承受洶涌而來的洪水,40余只羊因災不知去向,窯洞也因泥土的松動悉數塌陷……“那都是過去的事情了。以后的日子還長著呢,我們應該往前看。”曹建新對未來很樂觀。

水災過后,新溝村走上了重建之路。汜水鎮黨委書記李春梅介紹,2021年11月初,按照政府引導、村級主體、群眾自愿、社會參與模式,新溝村開展村民住房恢復重建。新溝村安置區建設項目選址位于新溝村三組,該地塊占地約46畝,計劃對該村選址新建的56戶進行集中安置。(經濟日報記者夏先清楊子佩)

特色種植種出美好

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和政縣羅家集鎮大灘村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里,大灘村黃家溝社社長楊秀忠正與村民們運送倒茬種植赤松茸需要的玉米秸稈、樹枝等備料。

大灘村有種植中藥材冬花的傳統,正常年份每畝可收入2000元左右,但因人工投入高、市場波動大,村民們種植冬花的積極性不高。2020年,大灘村加大產業調整力度,成立了合作社,以土地入股形式,集中種植100畝冬花,引導群眾種植400畝,打造了500畝的冬花制種基地。

“去年冬花價格好,我3畝地收入1萬元。”楊秀忠說,相對于傳統農作物,冬花抵御天災的能力強一些,這兩年價格好,不愁賣,在合作社帶動下,村民們也都在分散種植。

“將這些秸稈和樹枝粉碎,發酵后鋪在地里,開春后起壟就可以埋上赤松茸的菌棒了。”大灘村黨支部書記祁發科說。

而此刻,和政學明中藥材初加工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李學明正在縣里參加赤松茸種植技能培訓,為開春前的種植做準備。

“這些都是幫扶單位資助的,如果靠我們自己,別說盈利,幾年都回不了本。”正在合作社忙碌的李學明的兒子李正國說。李正國于2019年大學畢業,在村黨支部的幫助下,和父親流轉了幾百畝土地,種上了冬花。

“去年冬花的收入是2萬多元,每畝地還有500元的補貼,雖然沒有預計的收入高,但有盈利!”李正國說,能在家鄉做事,還能帶動周邊的鄉親們增收,他對未來充滿了希望。(經濟日報記者趙梅)

水鄉田園煥發新顏

在上海金山區楓涇鎮,美麗鄉村建設如火如荼。

“我們歲數大了,每天在村里逛一逛,和鄉里鄉親聊聊天,就想這樣安度晚年了。”楓涇鎮韓塢村村民封為民告訴記者。近年來,韓塢村通過持續做好環境基礎建設,文化歷史挖掘以及村域規劃等,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5年夏天,從金山區到楓涇鎮再到韓塢村,下大功夫開展了一系列河道整治。如今,水清岸綠的面貌得以再現。村民楊宏清告訴記者,自己70多歲了,從小在韓塢村長大,看到村里現在環境這么好,很是欣慰。

河道的改造、環境優化只是第一步,怎么做出特色才是關鍵。盛永輝是韓塢村的黨總支書記,也是韓塢村人,對韓塢村的感情深厚。他說:“2017年的時候,我們重點對村里小集鎮核心區域進行了整治,做了一個風貌的保護和改造。”為了能夠保留小集鎮的古樸風貌,在改造的時候,也都是特意買來了舊木頭、舊窗進行替換,做到修舊如舊。經過維護和修繕,如今小集鎮的古樸風貌已經顯現。

“村整潔、院漂亮、柳成蔭、人和諧”,水鄉古鎮楓涇一個又一個村交出美麗鄉村“優秀作業”。眼下,楓涇鎮各村的村規民約進行了新一輪修訂,以“總則+細則+信用積分制”的方式,引導村民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中,通過先行先試、以點帶面,逐步實現全鎮農村環境面貌提升。(經濟日報記者李治國)

關鍵詞: 新春 基層

責任編輯:ERM523

最近更新

【新春走基層】幸福鄉村中國年 夫妻攜手,在祖國西極守望平安
“土地拾荒者”復耕撂荒田 【新春走基層】護林防火員 嚴冬里的黃山“守護者”
杭州房主回應“農居房形似美術館”:好看不中用,正請施工隊內部改造 韓國外交官美國街頭被陌生男子毆打致鼻骨骨折,被打過程中還展示了自己的外交官證明
艾滋病毒發現者蒙塔尼耶去世,生前因反對新冠疫苗備受批評 廣西一公路邊坡塌方落石掩埋一小車,1人不幸遇難
安徽5歲男童家中點燃煙花燒掉寒假作業,母親: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 武昌楊園街道敲門人“叩暖”百姓心 真心真情做好服務群眾工作
神農架機場開通神農架—廣州航線 全程僅需2小時 老河口市洪山嘴市場監督管理所便民服務“不打烊”
襄州區張灣街道:快來打卡,學習禁毒知識好去處 6歲幼童雪夜出門尋親 警民接力送回親人身邊
湖北襄陽 “春風行動”保用工促就業 有123企業被移出經營異常名錄——老河口盤活“優質大仙桃棋”
發揮“綠色指揮棒” 新洲試點生態指標納入街鎮績效考評 信用卡辦理了怎么激活 一起來看看
欠網貸還不上會有哪些后果 網上貸款必須小心 一無所有怎么貸款10萬元 來了解一下
維修基金什么時候交最合適 買房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做什么小生意最賺錢又簡單 一起來看看
辦理信用卡哪個銀行比較好 很多人都會辦理一張信用卡 公積金補貼是什么 帶大家一起看看
信用呆賬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不知道 買商鋪投資劃算嗎 帶大家分析一下
正規網貸平臺欠款還不上怎么辦 一些用戶不按時歸還貸款 互聯網貸款不斷發展 網貸遇暴力催收怎么辦
大多數人都申請公積金貸款 公積金賬戶里有2萬多能貸款多少 社保卡激活怎么操作 一起來看看吧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影院,亚洲电影欧美电影有声小说,麻豆九一精品爱看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