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乎未來發展的選擇,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座城,總需一番深思熟慮。
張曈和他的家鄉——石家莊市鹿泉區步調一致,都選擇了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之中:2020年9月22日,中關村·鹿泉協同發展中心正式開園;今年4月份,34歲的張曈從天津市回到鹿泉區,帶著公司總部的資源進入該中心起步創業。
“爭取本月底走完注冊流程,公司就正式成立了。”11月10日,記者在中關村·鹿泉協同發展中心見到張曈的時候,他正忙著籌備相關流程材料。
作為天津迅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射頻部負責人,在天津打拼的幾年間,張曈時刻關注著家鄉的發展變化。隨著中關村·鹿泉協同發展中心的落成,他主動向公司申請在鹿泉成立子公司,整合公司總部資源與鹿泉產業發展優勢,將射頻技術研發和產品制造版塊放在鹿泉。
“在家門口享受來自中關村的創新創業資源,真是太好了!”張曈的興奮心情溢于言表。
中關村是我國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關村·鹿泉協同發展中心的建設,是鹿泉區政府與中關村深化合作、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該中心依托鹿泉區優良的電子信息產業基礎,旨在通過市場化手段,整合導入中關村優質創新創業資源,打造集創新創業服務、研發孵化、人才交流、科研辦公、科技金融、商務配套等功能為一體的創新創業服務平臺,構建“類中關村”創新生態環境。目前已引入企業14家,創新力量持續匯聚。
顧名思義,“類中關村”可以理解為一種“帶土移植”的創新生態系統,即不是簡單地把北京企業搬出來,而是著力培育本地“金種子”企業。
日前,第十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河北賽區)暨第九屆河北省創新創業大賽獲獎名單公布,保定市玄云渦噴動力設備研發有限公司憑借“八十公斤級渦噴發動機的研發及其產業化”項目,獲成長組一等獎。這意味著,該公司在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的幫扶下,已步入快速發展階段。
“中心想我們所想,出租式廠房、政策指導等各項服務樣樣齊全。在這里,我們可以專心搞好自己的研發、生產和經營。”玄云動力負責人王冬說,依托中心提供的平臺和服務,該公司通過不斷探索、堅持創新,目前已取得發明專利23項。
據了解,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于2015年4月在保定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立,是河北最早起步打造的“類中關村”創新生態系統,也是中關村在京外設立的首個創新中心。該中心以科技產業孵化轉化機制為先導,引進京津高科技企業和科研團隊入駐,重點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智能制造三大產業集群。目前已吸引包括中國信通院、中創燕園、玄云動力等近400家知名企業和機構注冊辦公。
未來,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在夯實構建京保兩地科技成果雙向融合高地、產業協同對接高地、創新資源協同高地的同時,將著力建設中關村數字經濟產業園,重點聚焦細分領域,打造以數字經濟為主導,科技服務業為支撐,具有產業競爭力和創新影響力的“1+1”創新產業體系。
相對起步較早、發展較成熟的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中關村·鹿泉協同發展中心起步即沖刺。
中關村·鹿泉協同發展中心經理鐘航林介紹,去年以來,該中心致力于集聚數字安全與應急產業的龍頭企業、頭部企業,通過中心的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各類加速賦能服務。
“把資金‘活水’引向具有發展潛力的市場主體,幫助他們更好更快發展。”北京中關村科技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工程擔保事業部河北辦事處經理王立東介紹,中關村·鹿泉協同發展中心落成后,辦事處隨即遷移至此,為正在成長中的中小微企業帶來較為完善的融資擔保體系。截至目前,該辦事處年均擔保規模達5億元左右,已與1000余家河北企業建立了合作聯系,未來還將進一步拓展業務范圍,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建設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面向未來,“類中關村”創新生態系統的河北實踐值得更多期待!
(記者 信賀寧 張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