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新基礎設施建設為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

2020-09-07 16:47:24 來源:安徽日報

打印 放大 縮小
長三角地區基礎設施經過30多年大規模與高速度建設,目前在總量上已經達到較高水平,處于全國領先地位。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合肥主持召開的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指出“長三角區域城市開發建設早、舊城區多,改造任務很重”,強調要“提升長三角城市發展質量”?,F階段,長三角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應著眼于城市長遠發展、產業轉型升級與社會民生發展的需要,統籌整體與個別區域、存量和增量、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發展,為構建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和提高區域社會發展水平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與共享共用

目前,長三角地區擁有的鐵路、公路、內河航道的長度與密度已經達到較高的水平,也擁有較為密集的港口群與機場群。但是,現階段長三角地區不同交通方式還尚未實現無縫對接,鐵路、公路、航空與水路運輸之間轉運還存在較多障礙,交通一體化水平亟待進一步提高。從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長三角地區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特別是在省際“斷頭路”建設方面已取得實質性進展。今后,長三角“新基建”要注重利用5G網絡、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設區域性交通綜合服務平臺,推動現有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促進不同交通方式有效接軌與轉換,全面提升一體化運輸效率,建設智能化、信息化和現代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數據共享共用對于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的作用尤為重要。但是,目前長三角地區數據資源還存在著部門、行業與地域之間的壁壘,各個部門、行業和地域采用的數據技術、平臺與標準還沒有完全統一。長三角地區一市三省共享共用的數據停留在淺層次水平,已經完成建設的區域性信息化服務平臺尚需在數據利用的深度與廣度進一步加強。目前,長三角地區準備建設“五網合一”的科技資源共享平臺總門戶,這需要不同部門、行業與地域的數據實現共享共用、推進產學研資源的集成與互動,才能為區域科技創新提供“一站式”服務。以工業互聯網為例,現有的工業企業亟需加強不同互聯網平臺之間數據的互聯互通,共同構筑開放協同的工業互聯網融合生態。同時,數據共享共用對于長三角地區民生與社會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長三角地區要建立區域性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和聯防聯控機制,就需要進一步推進數據共享共用,減少不必要的重復檢測環節,從而有效防控區域疫情。

促進基礎設施提質增效并優化升級

長三角地區不僅需要繼續對傳統基礎設施進行投入,而且需要通過“新基建”實現對現有的基礎設施進行提質增效與優化升級。要以5G技術、AI技術、VR技術和大數據促進傳統與現代化基礎設施有機結合,推動新型基礎設施與傳統基礎設施跨界融合發展,著力提升基礎設施整體發展質量、系統效率和社會效益,為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提供扎實的基礎。

要利用信息化技術與智能化技術,加大對現有交通、物流、能源和水利基礎設施的利用效率,大力發展大型基礎設施經濟,使之形成中心、構成聚集效應并具有帶動能力,如高鐵經濟、空港經濟與數據中心等,以夯實長三角經濟發展基礎,推動長三角產業結構轉型發展。推動基礎設施與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聯動發展,促進基礎設施與關聯產業融合發展。發揮基礎設施對于長三角地區產業發展的基礎作用、引導效應與支撐作用,促進區域創新要素流動,推進區域產業發展。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要能夠有效地促進長三角地區科技創新,促進高新技術和產業進一步發展,在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要著眼于長三角地區產業結構轉型的需要,推進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領域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長三角地區科技創新共同體的形成與發展。

調整基礎設施結構并補齊短板

長三角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出口生產基地,是我國經濟貢獻強度最高的地區之一。目前,長三角地區重點區域生態環境承載力過大,污染治理設施的處理能力亟需進一步提高。長三角地區應加大投入生態環境保護和環境污染治理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補齊這個方面的短板。同時,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長三角地區側重于外需型經濟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外貿港口、機場、鐵路與高速公路發展較為迅速。今后,長三角地區應當加強內需型經濟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農村道路、農村水利和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激發區域內部經濟需求;加大對社會與民生的基礎設施的投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保障民生,釋放內需潛力。尤其是,長三角地區亟需加大對防控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基礎設施的投入,以應對突發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在城市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中,要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響應體系,提升數據采集分析能力。此外,還需要加強未來物資戰略性儲備性基礎設施建設,如能源、糧食與醫療儲備基礎設施,以應對未來經濟不確定性。

借助于新技術,長三角地區“新基建”有利于平衡和協調好外需型與內需型經濟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兩者之間關系,促進硬件型基礎設施與軟件型基礎設施、常態性基礎設施與未來戰略儲備性基礎設施兩者進行互補與兼容。通過“新基建”,長三角地區將能夠形成結構完整、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綠色低碳、科技驅動、管理信息化的基礎設施體系,為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

責任編輯:ERM523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影院,亚洲电影欧美电影有声小说,麻豆九一精品爱看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