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變化是農產品價格變動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而庫存變化是供需差最直觀的表現。
在可獲得的公開庫存數據中,有低頻數據,如月度、年度庫存;有高頻數據,如日度、周度庫存。我們研究發現,不同頻率的庫存數據對價格的影響存在差異。
結果顯示:
(1)低頻數據對絕對價格影響相對明顯,高頻數據對基差影響相對明顯。
(2)豆類、棕櫚(5236,26.00,0.50%)油市場化程度高,中國對外依存度高,國內外價格走勢聯動性明顯。利用不同頻率庫存數據對價格及基差進行預判具有一定指導意義。但低頻數據更多體現月度供需變化,天氣作為重要的影響因素,對豆類和棕櫚油價格影響明顯。
(3)白糖(5798,19.00,0.33%)、棉花(15130,85.00,0.56%)、玉米(1813,-3.00,-0.17%)、菜籽類品種市場化程度相對較低,政策調控對價格走勢存在較大影響,國內外價格聯動存在一定障礙。利用低頻庫存數據對價格走勢進行預判,在節奏上可能存在風險,需要結合政策調控等其他因素進行預判。
一、低頻庫存數據對價格影響
美國農業部(USDA)每月公布的供需預測報告,及馬來西亞棕櫚油局(MPOB)等機構每月公布的供需數據為市場提供了重要的研究依據。研究發現,低頻數據對價格走勢影響相對明顯。
豆類市場和棕櫚油市場的月度數據獲取便捷,中國對外依存度高,國內外市場聯動性最強。
棉花市場的月度數據獲取便捷,中國存在棉花進口配額和儲備棉輪換兩種重要的政策調控機制,國內外價格傳遞存在一定障礙。由于下游產品棉紗進口不存在配額限制,因此國內外棉花價格傳遞存在一定時間滯后性。
白糖市場和菜籽類市場數據獲取便捷度低,在可獲得的年度數據中,與價格的負向關系明顯,但由于數據頻率過低,實際操作中意義不大。
玉米市場的月度數據獲取便捷,但中國玉米絕大部分自產自銷,國內外市場聯動性最低。近年來在玉米去庫存化改革的背景下,政策影響依然巨大。
(一)油脂油料
(1)豆類
數據顯示,月度大豆(3624,5.00,0.14%)庫消比與美豆價格負向關系較為明顯。同時,大豆庫消比與連豆粕(2962,9.00,0.30%)價格也存在較為明顯的負向關系。
分析原因,中國國內豆粕幾乎全部來自進口大豆壓榨,對外依存度高,國際大豆價格對國內影響顯著。
數據顯示,中國大豆進口量占全球大豆出口總量的60%以上。其中,中國進口大豆占國內大豆市場供應總量的比重接近九成。
(2)棕櫚油
數據顯示,馬棕油價格和連棕油價格,與馬來西亞棕櫚油局每月公布的庫存數據存在較為明顯的負向關系。
分析原因,國內不生產棕櫚油,100%進口,來源國為馬來和印尼。當庫存升高,馬來通過降低關稅等措施促進出口,利空中國國內棕櫚油價格;而庫存降低,馬來通過提高關稅等措施限制出口,利多中國國內棕櫚油價格。
(3)菜籽類
數據顯示,年度中國菜籽油庫存與菜油價格,年度加拿大菜籽庫存與菜油價格存在一定負向關系。
分析原因,中國油菜籽、菜籽油、菜籽粕進口主要來自加拿大。加拿大菜籽產銷及庫存狀況對國內市場影響顯著。
(二)軟商品
(1)白糖
數據顯示,年度糖產量與糖價存在較為明顯的負向關系。
分析原因,中國白糖產不足需,需要進口進行彌補。中國白糖進口雖然存在配額限制,但中國與緬甸、越南等國接壤,白糖走私相對活躍,國內外糖價傳導途徑相對順暢。
2017年以來,相關部門嚴厲打擊走私,內外價差傳遞障礙增加,國內外糖價差存在擴大趨勢。
(2)棉花
數據顯示,國內外棉花價格與期末庫存存在較為明顯的負向關系。
分析原因,中國棉花進口存在配額限制,但棉紗進口不存在配額限制,整個棉紡產業對于棉花價格的傳導相對順暢。
2015年以來,中國在新疆實行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重點消化國內儲備,效果顯著,國內外棉價差收窄。
(三)谷物農禽
玉米
數據顯示,美玉米與全球玉米庫存存在較明顯的負向關系,但連玉米價格與美玉米價格相關性較差。
分析原因,中國玉米基本上自給自足,進口量占總消費量的比重甚微,國內外玉米價格傳導機制不夠順暢。
2016年以來,玉米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國內外玉米價差逐步收窄。
二、高頻庫存數據對價格影響
高頻數據大多來自國內信息機構,周度和日度數據居多。研究顯示,高頻數據對基差走勢影響相對明顯。
豆類市場和棕櫚油市場的周度和日度數據獲取便捷,市場化程度高,庫存數據對行情預判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菜籽類市場的菜油和菜籽庫存周度數據獲取便捷,無法獲取菜粕庫存數據。由于國內菜籽類市場處于國產主導向進口主導轉換的過程中,庫存數據的指導意義不強。
棉花市場的周度、日度數據獲取困難,在可以獲取的公開數據中,主要是月度庫存數據。對行情的指導意義不大。
白糖市場無法獲取高頻數據,且政策調控影響明顯。
玉米市場的周度數據獲取相對便捷,對基差交易存在一定指導意義。
蛋苗價格作為蛋雞補欄意愿的先行指標,對雞蛋(3788,102.00,2.77%)價格走勢存在一定指導意義。
(一)油脂油料
(1)豆類
數據顯示,豆油日度庫存數據與豆油價格相關性不明顯,與豆油基差存在明顯的負向關系。
豆粕周度庫存數據與豆粕價格相關性不明顯,與豆粕基差存在明顯的負向關系。
分析原因,豆類期貨價格更多反映市場預期及預期差,而基差更多反映現貨市場的貨源緊張狀況。由于壓榨企業庫容有限,當豆粕或豆油庫存超過一定數量就存在拋貨現象,通過調低基差促進銷售;當豆粕或豆油庫存偏低時,通過調高基差增加溢價。
(2)棕櫚油
數據顯示,棕櫚油日度庫存數據與棕櫚油價格的相關性不明顯,與棕櫚油基差存在較為明顯的負向關系。
(3)菜籽類
數據顯示,菜油周度庫存數據與菜油價格相關性不明顯,與菜油基差相關性不明顯。
需要指出的是,2016年二季度以來,菜油基差持續下滑,進入2017年出現負基差。這與國內菜油期貨品種標的物由國內非轉基因菜油逐步轉變為進口轉基因菜籽壓榨制油存在一定的關系。
菜籽周度庫存數據與菜粕價格相關性不明顯,與菜粕基差相關性不明顯。
(二)谷物農禽
(1)玉米
數據顯示,玉米周度庫存數據與玉米價格相關性不明顯,與玉米基差存在較為明顯的負向關系。
分析原因,中國玉米市場市場化程度低,2016年以來在去庫存化的背景下,儲備玉米調控政策對市場影響明顯。
(2)玉米淀粉(2134,4.00,0.19%)
數據顯示,玉米周度庫存數據與玉米淀粉價格相關性不明顯,與玉米淀粉基差存在較為明顯的負向關系。
(3)雞蛋
數據顯示,蛋苗價格與雞蛋價格存在較為明顯的正向關系。
常理推測,蛋苗價格低,表明補欄意愿低,未來在產蛋雞的數量可能下降。因此,蛋苗價格可以作為未來蛋雞存欄數量的一個先行指標。
我們將蛋苗價格提前雞蛋期貨價格約20周,顯示出蛋苗價格與雞蛋價格存在較為明顯的負向關系。即,補欄意愿與雞蛋價格存在較為明顯的負向關系。
三、總結
(1)低頻數據對絕對價格影響相對明顯,高頻數據對基差影響相對明顯。
(2)豆類、棕櫚油市場化程度高,中國對外依存度高,國內外價格走勢聯動性明顯。利用不同頻率庫存數據對價格及基差進行預判具有一定指導意義。但低頻數據更多體現月度供需變化,天氣作為重要的影響因素,對豆類和棕櫚油價格影響明顯。
(3)白糖、棉花、玉米、菜籽類品種市場化程度相對較低,政策調控對價格走勢存在較大影響,國內外價格聯動存在一定障礙。利用低頻庫存數據對價格走勢進行預判,在節奏上可能存在風險,需要結合政策調控等其他因素進行預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