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一遇!由經合組織全力推進的“全球稅改”終于見到了久違的曙光!經合組織日前在巴黎宣布,136個國家和司法管轄區(合計占全球國內生產總值90%以上)已同意進行國際稅收制度改革,將從2023年起向大型跨國企業征收至少15%的企業稅。
經合組織預計,通過雙支柱國際稅改框架,每年超過1000億美元利潤的征稅權將轉移至市場轄區;如果設定全球最低企業稅率不低于15%,全球每年將新增約1500億美元稅收。
多邊主義的重大勝利
經合組織聲明說,國際稅收制度改革方案的支柱是確保規模最大、利潤最豐厚的跨國企業利潤和征稅權在各國之間更公平地分配。新規則要求跨國公司在其經營活動所在國納稅,而不僅僅是在其總部所在地。支柱二是將全球最低企業稅率設為15%。從2023年起,年收入超過7.5億歐元(約合8.7億美元)的公司都將適用這一稅率。
分析人士指出,這一改革將重塑已經運行近百年的現行國際稅收規則,并為各國政府提供了新的資金來源。在新冠大流行期間,各國政府均出現大量赤字,這項協議將允許它們向一些科技巨頭合法地收取資金。
另外,全球企業稅能更公平地減少貧富差距和其他不平等問題。據報道,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家祖克曼等人指出,2017年全球跨國公司賺取的利潤中,約40%(超7000億美元)被藏在“避稅天堂”。據聯合國估計,跨國公司轉移利潤導致各國政府每年損失的稅收高達5000億-6000億美元。
總體來看,這次百年一遇的全球稅改具有較強的里程碑意義,國際輿論對此也大都給予積極評價。經合組織秘書長馬賽厄斯·科爾曼說,此次達成的協議是“多邊主義的重大勝利,將確保國際稅收制度適合數字化和全球化的世界經濟”。
稅改擬于2023年生效
根據聲明,經合組織的目標是在2022年簽署一項多邊公約,以便在2023年有效實施新的國際稅收制度。隨著愛沙尼亞、匈牙利、愛爾蘭加入該協議,該項交易已得到所有經合組織和G20國家的支持。該協議“兩大支柱解決方案”將提交給10月13日在華盛頓舉行的G20財長會議,然后提交給本月底在羅馬舉行的G20領導人峰會。
雖然仍有一定變數,但分析人士認為,全球稅改的136個國家和地區的生產總值占全球比重已超過90%,已是大勢所趨,該協議最終落地生效的概率很大。
涉及百家頂級跨國公司
記者留意到,全球稅改看起來“雷聲滾滾”,但細析條款,真正符合新規條件的,只有全球頂級跨國公司。經合組織也明確預期,新規只會影響100家左右的公司,每年能夠帶來1500億美元的新增稅收。
英國牛津大學研究稅收的教授邁克爾·德弗羅告訴新華社記者,他測算《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中有78家會受到“支柱一”規則影響,其中美國、歐洲企業各37家。
全球稅改得到了美國的大力支持。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希望國會能夠利用和解程序在美國迅速實施該協議。“國際稅收政策制定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但今天協議的晦澀語言掩蓋了利益的簡單性和廣泛性:當這項協議生效時,美國人將發現全球更容易找到工作、謀生或擴大業務。”
對中國影響不大
那么,全球稅改對中國的影響究竟會有多大呢?專家認為,本輪全球稅改在短期內不會對我國造成太大沖擊。中國企業目前所得稅稅率為25%,高于15%全球最低有效稅率;另一方面,在征收對象方面,經合組織倡導的全球最低企業稅率只適用于營收超過7.5億歐元的大型跨國公司,而中國絕大多數中小企業不在其列。
專家分析,中國因其龐大的市場和強勁的消費潛力,成為眾多大型跨國公司不可或缺的重要收入來源。只要中國對稅收優惠政策進行進一步的規范和清理,除少量企業外,在華跨國公司的整體實際稅率就會高于全球最低稅率,全球最低稅在中國不會形成明顯的利潤轉移和稅源流失。
跨國互聯網巨頭有望避開數字稅
跨國公司對該協議有什么態度呢?公開資料顯示,部分跨國科技巨頭也表達出一定的支持。這是因為,“堤內損失堤外補”,全球最低企業稅率達成后,歐盟國家就不會再單獨開征數字稅,跨國科技巨頭面臨的稅收政策具有了更大的確定性。
此外,協議“支柱一”,也在很大程度上是要解決美歐持續數年的數字服務稅之爭。資料顯示,此次相關國家同意,在拜登政府試圖在美國說服立法機構批準這項協議的同時,各國在兩年內將不會對谷歌、亞馬遜、蘋果、臉書等科技巨頭征收數字稅。
分析人士指出,全球稅改協議將使更多的稅收按企業的業務所在地來收取,而非按企業的總部或分支機構所在地來收取。實施全球最低企業稅率規則后,跨國企業將其利潤轉移到低稅區或“避稅天堂”的動力將會明顯下降,愛爾蘭等低稅率國家和地區作為科技巨頭們“避稅天堂”的作用或弱化。
(深圳商報記者 馬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