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問題關乎國計民生,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仍然是2021年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事實上,從強調“房住不炒”總基調以來,我國金融政策調控也開始隨后跟進。2020年8月,我國房企“三道紅線”融資管理新規正式實施,按財務指標劃定企業等級,執行差異化債務管控。12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又聯合發布《關于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銀發〔2020〕322號)》,啟動房貸“五檔分類”控制模式。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全聯房地產商會會長、富力地產集團聯席董事長兼總裁張力表示,上述政策均為防范金融風險、系統風險的必然舉措,有利于淡化房地產金融屬性,引導行業向健康、長久、安全的方向發展。房地產企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堅決擁護調控政策。談及在融資新規下如何更進一步促進房地產健康發展時,張力則提出,可以從資金端、土地端、監管端三方發力。
張力表示,首先在資金端,應細化“三道紅線”指標(如對“凈負債率”“剔除預收款的資產負債率”“現金短債比”指標的臨界值設定不同的范圍),適當增加管控“檔”位,允許金融機構對企業融資實施差異化管理,一定條件下允許“檔”位調整,這樣可以防止調控過急爆發大范圍金融風險;同時可根據企業的信用等級和誠信表現,適度優化預售資金監管,允許信用等級及誠信度高的企業在預售資金監管方面取得相應優勢;放開持有性物業融資約束,如放開優質商業地產物業的REITs(一般指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限制,鼓勵、支持酒店、商場、長租公寓等通過REITs等方式實現退出;支持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提高相關融資支持;鼓勵銀行定向支持舊村、舊城和舊廠改造等城市更新業務的發展,提高參與城市更新項目企業的貸款可得性。
而在土地端,張力則建議增加土地供應,加快完善程序。具體建議是:集中供地時,提高土地供給量,加強集中管理,降低土地市場競爭力度,從而穩定土地價格;土地高溢價城市可設立“限地價+搖號”等土地競拍制度,并對參拍企業進行穿透式股權審查,篩除“馬甲企業”,規范土拍市場秩序;適度優化純住宅土地的招標評分制度(如上海),增加非頭部優質企業的參與機會;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到“城市更新”“租賃用房”“一級開發”等項目的開發建設和運營中來,并適配金融資源支持有能力有實力的民企參與此類項目,發動更多社會資源加快改造。
最后是監管端。張力認為,可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強化渠道監管。如可建立城市及片區房價預警機制,設立漲跌幅度閾值及時預警,并嚴查非法哄抬房價行為;同時強化對中介機構及渠道商的監管,避免出現壟斷情況,促進行業合理競爭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