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市場需求差異化顯現

2020-11-17 16:22:15 來源:中國網財經

打印 放大 縮小

近日,中國銀行業協會在京發布《中國銀行業理財業務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是中國銀行業協會連續第七年發布的理財業務行業發展報告。

《報告》從總體發展、業務治理、業務轉型創新、履行社會責任、相關監管政策、問題與改進六個部分,系統梳理總結了2019年中國銀行業理財業務轉型發展所取得的成效,深刻剖析了業務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和問題,并對未來理財業務的改進軌跡和提升方向進行了探索。報告主要內容如下:

一、配套監管細則補充完善,業務轉型全面推進,市場需求差異化顯現

2019年,為進一步對理財業務落地操作給出指導,銀行理財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等多項配套監管制度細則相繼落地,引導銀行對照監管規定,穩妥有序推動理財業務轉型升級。在業務轉型推進過程中,銀行理財產品體系進一步豐富,并出現了養老類、指數型等特色產品,理財業務呈現差異化競爭格局。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有377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有存續的非保本理財產品,理財產品4.73萬只,存續余額23.40萬億元,存續余額較年初增長6.15%。全年開放式產品存續余額16.93萬億元,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的72.36%,同比上升4.72個百分點。從風險等級來看,新發行理財產品以低風險為主,同時,受監管政策影響,凈值型產品募集量持續上升,個人類理財產品余額仍然呈現出規模占比高的特征。從資金運用情況來看,債券仍然是理財產品重點配置的資產之一,非保本理財資金配置債券資產比例高達59.72%,占比較年初提高6.37個百分點。

二、銀行加強營銷、投研、風控、運營等業務能力建設,多方面提升資管能力,行業自律不斷增強

2019年,銀行資管能力的提升從多個方面有序展開:營銷方面,銀行在提高傳統網點體驗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建立“場景+渠道+平臺”的線上生態體系,拓展獲客渠道;投研方面,投資管理模式逐步從傳統的“自主投資+被動委外投資”向“自主投資+主動委外投資(FOF/MOM)”方向轉變;風險管理方面,銀行一方面對擅長管理的風險進行升級優化,另一方面加快培養全類別風險管理能力;運營方面,重點完成團隊、系統、制度、信息披露等四大建設以及產品類型、資產配置、客戶渠道、業務流程等四大轉型。為實現理財業務風險隔離、優化組織管理體系,銀行理財公司相繼籌建開業。截至2019年末,已有17家銀行理財公司獲批籌建,10家銀行理財公司成立,已開業理財公司具備差異化的戰略定位,產品線各具特色。另外,2019年銀行業業務治理能力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其中銀行業協會在積極探索長效自律機制,實踐行業自律,在加強金融領域交流合作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銀行理財持續推進創新,借助理財業務公司化的機遇,拓展理財產品邊界,在此基礎上繼續探索金融科技與理財業務的融合方式

2019年是銀行理財正本清源、轉型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銀行理財在理財營銷、產品、投資、運營和系統建設等方面均做出了系統性變革,使理財產品更加適應“資管新規”后產品體系轉型的需要。在轉型整改取得積極進展的同時,借助理財業務公司化的契機,銀行理財積極探索創新,不斷豐富理財產品類型,拓展理財資金來源,在充分滿足居民及機構的資產管理需求的同時,通過FOF/MOM、投顧等模式,結合金融科技,有效拓展投資邊界,提升投資效率,為投資人創造更多價值。此外,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科技與銀行理財業務融合程度不斷加深,金融科技廣泛地運用在銀行理財業務的各個領域當中,將成為未來銀行理財機構不可或缺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四、履行社會責任,滿足多樣化居民需求,服務實體經濟,推動綠色金融的多元化合作與創新

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9%,在居民財富增長加快的背景下,國內居民投資金融資產的需求不斷增加。銀行理財一方面針對居民需求創新產品設計,另一方面不斷加強需求識別的精準程度、服務流程和投資運作的專業化程度,提升自身服務水平。在此基礎上,銀行理財業務通過在居民投資與企業融資之間搭建有效的連接橋梁,引導居民的投資資金更加順暢地流入實體企業,成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有效渠道和直接融資的關鍵載體。2019年,銀行理財業務在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推動重點產業、支持小微企業融資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此外,為貫徹國家政策,落實綠色金融服務,銀行理財推出多款ESG主題理財產品,深化構建資管綠色生態圈,為綠色金融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五、理財業務政策框架進一步完善,資管行業監管標準逐步統一,銀行理財迎來長期發展機遇

監管政策是銀行理財在展業過程中不可逾越的底線,2019年,關于銀行理財估值指引、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規范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等一系列《資管新規》的后續文件陸續出臺,理財業務的政策框架進一步明晰。在統一化、標準化的規范文件下,跨行業、跨監管部門的監管套利得到有效遏制。在新的監管標準下,銀行理財既需要處理好存量投資的風險管理問題,又要盡快建立可以同時容納新老兩套產品投資運營模式的業務流程和架構,短期內在人員、文化、制度、經驗等方面均面臨一定困難。但長期來看,主動管理能力將成為銀行理財競爭力的核心,產品凈值化對投研能力較好的銀行或理財公司是優化業務、提升市場份額、改變競爭格局的良好機遇。

六、理財業務溯本回源,子公司制將成為銀行理財市場主要運行模式,引導資產配置向全市場投資轉變

銀行理財業務作為對接資產端和資金端的橋梁,是實體經濟獲得資金的重要手段,發揮著金融資源配置的重要作用。在《資管新規》及其配套細則的影響下,未來銀行理財將逐步回歸“受人之托,代客理財”的本源,實現脫虛向實,在不斷發展中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20年是資管新規過渡期最后一年,各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壓實責任,妥善處置存量資產,有序推進理財業務整改工作。未來,銀行理財將會進一步加快轉型節奏,完善產品體系,打造核心競爭力,加強投資者教育,提升投研能力、科技系統、人力資源的建設水平。作為銀行理財市場的主要運行模式,理財公司將迎來有序擴容。同時,隨著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政策的推進,中外合資理財公司也將陸續獲批并開業,這有利于引進國際先進資管機構專業經驗,進一步豐富資管市場主體和產品種類,滿足投資者多元化服務需求。

責任編輯:ERM523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影院,亚洲电影欧美电影有声小说,麻豆九一精品爱看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