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時訊:"All in投資"易翻車?網紅基金業績惹關注,單一策略盈虧同源風險大

2023-05-22 17:42:21 來源:券商中國

打印 放大 縮小

缺乏可復制、可持續的投資,已經成為許多網紅基金經理的硬傷。

A股市場行業輪動風格在最近數年的強化,使得押寶單一賽道的行業All in投資在公募行業愈演愈烈,也一次次地打造出帶有鮮明行業特點、指數特點的年度網紅基金,而主動型產品這種行業化、指數化的操作也使得網紅基金業績翻車,成為市場關注的話題。

城頭變幻大王旗,今年網紅還是單一賽道?


(資料圖片)

“一季報業績看全年”,這是基金經理研究上市公司的一個小定律,但對基金持有人而言,基金經理的一季度或者前半程的業績,也基本決定著全年的口袋是多收三五斗,還是少收三五斗。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5月21日,全市場主動型基金業績在年內最佳收益已接近60%,來自銀華基金旗下的銀華體育文化靈活基金。排名第二的來自東吳基金,旗下東吳移動互聯基金年內收益率截至目前也接近50%。排名第三的同樣是一只具有典型行業主題特點的產品,來自招商基金旗下的招商體育文化基金,年內收益率也超過46%。

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無論排名第一的基金產品,還是排名第二、第三的產品,他們的基金產品名稱都具有典型的特點:行業主題,且偏向文化傳媒互聯網。根據以上三只基金產品的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的持倉,人工智能AI+是業績排名前三基金產品的核心品種,傳媒主題基金成為今年基金業績大戰的核心玩家。

上述信息也意味著一個熟悉的味道出現在投資者面前:在白酒基金霸屏了一年后,醫療基金、半導體基金的冠軍來了,之后是新能源行業主題基金奪得眾多基金持有人的寵愛,而現在只是變成了傳媒主題基金,而在頻繁的行業風格變化之中,簡單粗暴的“單押”投資一次次地打造出網紅基金經理。

“現在行業里面很多人也都看得很通透,把主動型基金做成類行業指數基金,下猛藥效果更好?!比A南地區的一位基金經理接受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專訪時直言,這種現象既有投資者過分看重短期業績的需求,也因為A股市場典型的輪動特點,在市場生存的需求。

網紅基金成功經驗是包袱,盈虧同源風險大

問題在于,當基金經理通過AII in某個單一賽道時,獲得超越同行基金經理的驚人業績,甚至拿到冠軍,盈虧同源、路徑依賴的問題也將隨著而來。

深圳地區一位公募基金研究總監向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坦言,基金經理或多或少都會面臨路徑依賴的問題,尤其是當基金經理過往通過某種熟悉的投資方法,獲得領先業績優勢后,大概率會在后續的投資中繼續如此,最終導致盈虧同源。

“我認為真正的長期投資是可持續和可復制的業績,單押某個賽道顯然做不到?!鄙鲜鋈耸空J為,基金經理大多是從行業研究員提拔而來,大多在研究員階段覆蓋一兩個熟悉的行業,具有典型的行業思維,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許多基金經理后期的投資偏好。

一次風口上的豪賭成功,對“年輕基金經理”后續投資的路徑依賴,顯然是極為明顯的。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上海地區的一位公募基金經理在All in新能源賽道后,在2021年獲得全市場冠軍,時隔兩年后他的持倉集中度依然是新能源。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年輕基金經理”在成為全市場頂流網紅、拿到冠軍之際,僅僅是他成為基金經理的第五個年頭。這種快速成功的歷史經驗,顯然對他的下一階段的持倉有著重大影響。根據該網紅基金經理跳槽后所管基金產品定期報告,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前十大重倉股中幾乎清一色指向新能源賽道。

甚至,此種情況也曾發生在“人工智能AI+傳媒”上,在數年前,一位擔任基金經理僅僅五年的“年輕基金經理”,在單押互聯網傳媒賽道后,奪得年度冠軍并成為2015年的公募一哥。而這種快速成功的歷史經驗所帶來的路徑依賴,在接下來決定性的影響著這位“年輕基金經理”的職業。

就像許多嘗到甜頭的新能源基金經理,在市場風格大幅變換后,依然繼續All in新能源。依靠傳媒賽道奪得2015年公募一哥的“年輕基金經理”,在市場轉熊后繼續重倉傳媒賽道,導致基金凈值大幅下跌,最終因為嚴重的基金虧損,該基金經理所在公募發布解聘公告,也成為公募歷史上第一個因盈虧同源、路徑依賴而被解聘的冠軍基金經理。

基金路徑依賴易翻車,突破狹窄能力圈是關鍵

路徑依賴和歷史經驗不僅僅影響著基金經理的持倉偏好,事實上,大多數基金經理的個人能力圈也十分有限,這導致網紅基金經理頻頻在幾年后出現業績翻車。

“公募基金行業近年存在著某種程度的造神運動,階段性地把不少業績還不錯的基金經理打造成市場全能”創金合信基金總經理蘇彥祝向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強調,許多帶“精選基金”、“成長基金”字樣的,大多意在強調相關基金經理在全市場、全行業的投資能力,但實際上基金經理未必具備全市場全行業的選股能力,因為即便最優秀的基金經理也是有顯著的能力圈范圍。

蘇彥祝向記者直言,基金經理大都是行業研究員或者從某一領域的研究成長而來,帶著明顯的歷史烙印,通?;鸾浝淼某砷L路徑都是做了若干年研究員,專注幾個行業,然后成為基金經理,他的能力圈基礎最主要還是過去研究員時代所覆蓋的幾個行業。

連續多年都在基金業績上實現穩定獲利的基金經理神愛前,向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舉例解釋了他早期的一次翻車經歷,從而使他在之后的業績中更加強調對風險的厭惡,以及長期獲勝的策略,能力圈突破成為關鍵。

“我做基金經理之前,是做傳媒互聯網研究員的,當時傳媒互聯網行業連續幾年全市場倒數第一?!鄙駩矍氨硎?,由于經歷過傳媒互聯網的破滅過程,這對他進行風格轉換造成一定的從業影響,使得他對單一風格極為警惕。

基于上述因素,他一直想做更包容的投資體系,由于他所研究的傳媒互聯網行業長期走弱,他被迫提高研究覆蓋的能力圈,先擴展到與傳媒互聯網具有某種聯系的TMT行業,之后又擴展到與TMT行業具有某種聯系的新能源行業。

TMT與新能源實際上都具有科技屬性,某種程度可歸納為同一個科技大行業?;谒麑我毁惖辣┑挠洃洩q新,他在TMT、新能源之后,又開始將差異性較大的白酒、醫藥等大消費行業作為自己跟蹤研究的領域。至此,他認為三大熱門行業的輪流布局,可大概率避免單一賽道風格轉換帶來的業績不利影響。

如何才能可持續可復制?公募大佬強調均衡和多元

網紅基金的橫空出世以及持倉策略的快速失效,也使得越來越多的公募基金和基金大佬開始更加強調對能力圈的拓展。

南方基金副總經理史博在多次采訪中一直強調均衡投資才能在市場中長期生存和獲利。這位擁有20多年投資經驗的基金大佬構建了寬廣的能力圈,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從史博所管基金的持倉行業分布來看,他過去多年覆蓋的股票品種涵蓋了消費、銀行、機械設備、醫藥、建筑建材,這位被認為偏好消費的基金大佬,甚至也因深度加廣度的拓展能力圈,在2010年深度挖掘出一只被市場低估的科技股,在短短五年時間,史博在這只科技股上的投資獲得超過十倍的收益。

“我們在談論基金經理進攻能力的時候,要想好什么時候撤退,撤退的意思是把組合再調整為相對均衡的程度,同時留有余地?!笔凡└嬖V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押寶集中操作某個行業,或個股集中度高,這實際上是基金經理的一種進攻,盡管進攻是最好的防守,但這主要體現在發現機會的時候,而一旦到市場較弱之時,這種策略帶來的風險也比較大。

但是,簡單粗暴的策略,顯然難以做到可持續與可復制。梁浩對2016年以來的A股市場做了全面復盤發現,每一種策略都經歷了泡沫化到破滅的周期。無論是受益于棚改貨幣化和供給側改革的價值策略,還是受益于信貸支持和消費升級的成長策略,以及碳中和政策拉動的新能源產業,都在過去幾年經歷了自身的牛熊周期。

“通過深度的復盤,不難發現,每一輪泡沫的發生和破滅,都是對基金經理的考驗。所有的單一策略,都只是階段性有效,但也會階段性失效?!绷汉浦赋?,站在堅持為持有人創造價值的角度,基金公司要避免基金經理策略和行業賽道的過度單一化,而更應該突破固有的能力圈,同時進行多策略的選擇。

責編:羅曉霞

校對: 蘇煥文

關鍵詞:

責任編輯:ERM523

相關閱讀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影院,亚洲电影欧美电影有声小说,麻豆九一精品爱看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