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央行公布了新2月份的金融數據。
(相關資料圖)
我仔細看了下,數據亮點還是挺多,我們細細來看。
1、供應端:廣義貨幣增速達近7年之新高。
據央行數據來看,2月末,廣義貨幣余額275.52億元,同比增長12.9%。
貨幣供應量較1月增加1.71萬億,貨幣增速創2016年3月以來的新高,也就是近7年之新高。
怎么說呢?
印鈔機已經轟轟作響,通脹水平今年不可能低了!
向來貨幣大放水的年代,要么房價漲,要么物價漲。
或者,兩者都要漲。
今年,要保住手里的錢,難度又高了!
2、需求端:房貸,還在谷底!
2月全國各地樓市成交數據都在大漲,比如上海、蘇州、天津、成都、廣州等等城市都出現了明顯回暖。
但看到貸款數據,我有點傻眼:
2月住房貸款新增2081億元,房貸相關的中長期貸款僅增加863億元。
這是什么水平呢?
相比1月,明顯的大跳水。
1月份住戶新增貸款都有2572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231億元。
房貸數據,往往是與中長期貸款直接掛鉤。
中長期貸款沒增加,證明居民信貸端,信心還未全面恢復。
為什么2月全國樓市回暖兇猛,但是信貸數據表現卻并非如此呢?
我認為3個方面原因:
1、提前還款的浪潮還沒結束。
疫情對經濟和收入的影響還在持續,信心的回歸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步恢復的。
雖然買房的人多,但是提前還款的人更多,我身邊不少非房地產的朋友都開始考慮要不要提前還貸。
2、利率置換。
目前新二手房的房貸利差依舊很大,現在樓市各方面的環境都是前后6年的低點,比如城市購房門檻、房貸利率、比例。
部分改善家庭,已經開始行動起來,通過買房置換將新貸置換成舊貸。
當然,目前因為錢大量在金融機構空轉,jyd的利率也很低,不少能做到3.4%左右。
所以,jyd也成為不少群體的選擇,這樣中長期貸款反而會減少。
3、疫情后,大家對杠桿的選擇難免謹慎起來。
這些都導致2月成交雖然回暖了,但是中長期貸款數據,卻出現了跳水。
要不要提前還貸?這件事上,很多人容易跟風做錯選擇。
就像前文所說,今年注定是個大放水之年,資產和物價都可能迎來大漲。
而資產抵御通脹的能力,向來是高于持幣的。
所以,我并不建議大家盲目提前還貸,但是如果你持有的房貸利率5-6%,借著今年的政策優惠,還是可以做出部分調整的。
那么到底是賣房置換?還是提前還貸,或者其他?
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我建議大家還是掃下方二維碼,加我微信來詳聊。
每天會抽出一點時間,前10位加我的朋友,我可以直接免費給大家做個資產和資金的診斷。
3、需求端:社融數據有好轉。
初步統計,2023年2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3.1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95萬億元。
看起來,社會融資2月出現了好轉,企業開始敢貸款了,說明市場貨幣需求在逐步恢復,經濟在迅速修復之中。
但是細看新增貨幣的主要流向,就會發現些許端倪:
實體經濟新增人民幣貸款1.82萬億,同比多增了9241億元。
政府債券凈融資8138億元,同比多增了5416億元。
看起來是好趨勢,錢流向了實體經濟,但是再細看一層,實體經濟中流向企事業單位的信貸占實體經濟貨幣量的89%。
也就是說現在還是央企、國企、城投這類企業在借錢。
為什么這些錢企業在借錢?
還是因為大基建!
我一直都告訴大家:
放水、基建、棚改、樓市。
這些的刺激手段,今年一個都不會少!
多管齊下,藥效早晚會出現。
看現在市場,不是已經開始復蘇了嗎?
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政策的這些刺激手段,往往不是我們普通人直接能觀察到的。
沒有觀察各路數據的習慣,觀察政策的習慣,或者沒有長期看我們賬號的習慣,都會很容易錯過一些關鍵性信號。
就會導致市場初初回暖時不在意,等到市場火熱了只能追悔莫及。
所以非常建議各位朋友,給我們賬號添加個星標,后續任何政策、市場變動,我都會在這時間通知大家。
今年勢必是個放水之年,目前政策各方面還在兇猛發力,我的建議是,剛需和置換群體要加速看房了。
市場隨時可能會回暖,畢竟從0-1很慢,但從1-2卻是飛速的。
還是那句話,有任何房產方面的疑惑,歡迎掃碼,加我微信來詳聊。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作者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