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2024年高考人數或不足600萬,未來人人可以上大學?真的能實現嗎

2023-02-26 10:58:06 來源:跳跳媽媽在談教育

打印 放大 縮小

文/跳跳媽媽

我國新生人口數量一直呈持續走低的狀態,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相關部門也是開放了“三胎”政策,結果新生人口的數量卻不增反降。

根據相關部門預測,2023年高考人數預計超過1200萬,這與2022年的1193萬人,又增加了至少7萬人,這對于2023屆考生來說,并不是一個好消息。

因為各所院校雖然尚未發布招生簡章,但根據往年的招生計劃預測,2023年各大院校的招生名額并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在招生人數變化不大的情況下,高考人數增多,就會導致高考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相關資料圖)

雖然高考生的人數每年都是只增不減,但事實上從2021年開始,同年出生的人口和高考報名人數已經形成了“逆差”,這也就意味著,將來參加高考的人數必定會出現大幅度的下滑。

新生兒數量持續走低,預計2040年高考生人數或不足600萬

高考應該是教育界永恒的話題,因為對于很多學生來說,一場高考足以改變他們的命運,近些年來,高考生人數一直都是只增不減,2023年更是預計將突破1200萬。

但是畢竟我國的教育資源是有限的,這也就意味著1200萬的高考生,不可能人人都有機會進入大學的校門。

而且隨著教育政策的不斷改革,高考也似乎在向更為困難的方向發展,高考生們想要考上大學也變得越來越不容易。

但是隨著我國新生人口數量的不斷減少,也就意味著教育生源也會隨之減少,目前基礎教育受到的影響已經開始逐漸展現,全國多地的幼兒園出現了“一孩難求”的情況。

而且不僅是基礎教育會受到人口變動的影響,高等教育的輻射也同樣讓人關注,根據近10年來的高考數據可以發現,這10年來每年參加高考的人數都是穩定在1000萬上下。

而新生兒人數在這10年里卻下滑了近1000萬,更是自2021年起,高考的報名人數就開始低于同年的出生人數了。

2012年高考人數為1078萬人,而出生人口則是1062萬人,兩者之間的“逆差”達到了16萬,到了2022年,當年的高考報名人數上漲到1193萬。

而出生人口是則跌破1000萬,來到了956萬,兩者之間的“逆差”達到了237萬,也就是說,短短的一年時間里,高考報名人數和新生人口數量的“逆差”,翻了13.8倍。

如果按照2022年出生人口基數956萬來算,到了這些孩子能夠高考的時候,也就是2040年,那么預計當年的高考生數量只有不到600萬了,比2023年整整少了一半。

高考生人數銳減,人人可以上大學的時代將要到來了?

看到這里可能會有人覺得,既然參加高考的人數減少了一大半,那么是不是意味著,將來所有的學生人人都夠上大學了?

其實只要稍微計算一下就能得到這樣的結果,2021年高考生人數為1078萬人,同年錄取人數為1001.32萬人,錄取率為92.89%。

而2021年高考的學生,就算作是2003年出生的,那么2003年出生人口為1594萬人,也就是說,在同年出生的學生當中有62.81%的學生上了大學。

可以看得出來,目前我國大學毛入學率快達到62.81%,而大學的入學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的提高。

那么如果按照毛入學率70%來算,18年后也就是2040年前后,上大學人數956萬*70%=669萬人。

也就是說到了2040年,600余萬參加高考的考生,不僅全部可以上大學,而且還有很多大學等著你選擇。

但是這也同樣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那就是將會有不少的大學面臨著倒閉,假設大學的招生規模不變為1000萬。

參加高考的考生669萬考生全部都錄取,1000萬減去669萬,還有將331萬的空缺,也就是說到了2040年,大學至少會有331萬的空缺名額。

對此很多大學必定會發生調整,要么減少招生規模,要么一些教學質量較差的大學將會在這場激烈的“廝殺中”被合并或者是倒閉。

按照當前的規模和未來的生源缺口,高校招生規模僅有目前的70%,也就是說,可能會有30%甚至40%的高校,將要面臨倒閉的處境。

新生人口數量降低,無可避免的會對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運行帶來負面影響,但是對于個人來說,將會有一批學生吃到“人口紅利”。

到了那個時候學生之間的競爭或許沒有現在這么激烈了,學生們的壓力也會有所減小,對于那時的學生來說,也未必不是好事。

但是新生人口減少,社會勞動力減少,社會養老壓力增加,社會勞動力成本增高,會面臨著一系列社會性的問題,只能說到那個時候,社會的壓力和挑戰與機會并存。

今日話題:你有什么想說的嗎?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關鍵詞: 全國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ERM523

相關閱讀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影院,亚洲电影欧美电影有声小说,麻豆九一精品爱看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