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浙江殘疾人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浙江省促進殘疾人就業行動方案(2022—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
根據《行動方案》,到2025年,浙江將新增殘疾人就業5萬人以上,新增殘疾人公益性崗位5000個以上,勞動年齡段持證殘疾人就業率達到60%以上,其中有就業意愿的應屆高校殘疾人畢業生就業率達到100%,殘疾人就業能力持續提升,殘疾人就業權益得到更好保障。
為了達成目標,《行動方案》明確,我省將實施組織機關、事業單位帶頭安排殘疾人就業,推動國有企業實施殘疾人就業幫扶,依法推進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和集中就業,扶持殘疾人自主創業、靈活就業,發動社會力量助力殘疾人就業,加強就業困難殘疾人就業保障,促進農村殘疾人就業增收,開展殘疾人大學生就業精準服務,提升殘疾人職業技能,創新推進殘疾人就業服務集成改革等措施。
其中,在殘疾人就業方面,《行動方案》提出要確保“十四五”期間所有省級、市級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成員單位,其他編制50人(含)以上的省級、市級機關和編制67人(含)以上的各級事業單位(中小學、幼兒園除外),安排殘疾人就業未達到規定比例的,至少安排1名殘疾人就業;國有企業則應當帶頭安排殘疾人就業,組織開展助殘就業專場招聘活動等。另外,新增建設郵政報刊零售亭等社區公共服務點時,應當預留不低于10%的崗位專門安排殘疾人就業,并適當減免攤位費、租賃費,有條件的地方免費提供店面。
《行動方案》還提出要扶持殘疾人自主創業、靈活就業,發揮我省數字經濟優勢,拓展殘疾人新業態就業渠道,繼續實施電子商務助殘計劃,支持殘疾人從事云客服、云審核、網絡直播等職業。對于農村殘疾人,《行動方案》也提出農民實用技術培訓應向農村低收入殘疾人傾斜。鼓勵引導農業龍頭企業、農村專業合作社、種養業大戶吸納和帶動農村低收入殘疾人就業創業。
為提升殘疾人職業技能,《行動方案》鼓勵高職院校、各類社會培訓機構、大師工作室等參與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鼓勵用工企業組織開展殘疾人崗前、崗中、轉崗培訓。定期舉辦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和職業技能展示交流活動。支持特殊教育職業學院擴大殘疾人學生招收規模,打造全國殘疾人職業培訓(工匠培育)基地。
(記者 許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