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五屆一次會議第二次大會,參會人員認真聽取發言

2018-01-29 20:48:49 來源:重慶日報

打印 放大 縮小

  二○一八年一月二十八日,市政協五屆一次會議第二次大會,參會人員認真聽取發言。 記者 萬難 攝

二○一八年一月二十八日,市政協五屆一次會議第二次大會,參會人員認真聽取發言。

政協大會發言是委員反映社情民意、建言獻策、參政議政的重要形式,是市委、市政府集思廣益、民主決策的重要渠道。1月28日,在市政協五屆一次會議第二次大會上,16位委員圍繞推動我市高質量發展發表了真知灼見。

關鍵詞1 創新驅動

羅挺委員: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貴在精準重在配套

羅挺委員發言時表示,加快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貴在精準,重在配套。

羅挺說,目前我市智能裝備制造、軟件開發和信息集成、信息技術應用咨詢服務等行業尚不發達,企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總體偏低。全市通過國家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評定的企業僅30余家,不足規上企業的千分之一。為此,相關部門積極發揮引導、組織、協調、推進等職能,幫助企業破解技術及管理難題,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等“老大難”問題。

如何進一步集成和創新各類政策、用好用活財稅金融等幫扶資源,目前尚存在精準不夠、配套不夠的問題。羅挺為此建議,根據產業智能化改造新特征新需求,按照“小政府大服務”模式,改革相關部門機構和職能,科學配置管理服務資源。簡化扶持項目申報手續,優化評估審批流程,提高扶持政策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加大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國家標準的推廣力度,加強對相關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的保護力度。

石曉輝委員:加快實施全市獨角獸企業計劃

石曉輝委員發言時認為,由于區域位置、資源稟賦、歷史沿革等客觀因素,我市在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上還存在創新基礎相對薄弱、創新人才相對短缺、創新驅動體制機制不夠完善、創新成果轉化有差距等問題。

為進一步精準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石曉輝提出,我市要大力夯實創新基礎,持續提升R&D投入增量,爭取盡快達到全國中上水平;圍繞我市推進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全力培育現代工業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以全球視野引進、收購一批“隱形冠軍”企業,加快實施全市獨角獸企業計劃;加強全市規范統一的創新大數據平臺建設;對目前已經運行但尚不具備市場主體生存能力的研發、轉化機構,允許其先注冊為民非組織。同時,應不斷增強創新人才供給,切實完善創新制度機制,有效推進創新成果轉化。

任紅委員:打造西部機器人產業高地

大力發展機器人產業,是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重要基礎,也是我市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任紅委員發言時表示,重慶制造業基礎雄厚,發展前景廣闊,必須抓住機遇,整合資源,把我市打造成西部機器人產業高地。

就目前我市機器人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任紅認為主要包括政策體系不夠健全,投入上缺強度,激勵上缺精度,組織保障上缺力度;人才“短板”突出,不僅缺乏高技術、高學歷人才,更匱乏支撐產業發展、掌握核心技術的領軍人才。同時,企業融資仍有障礙,產學研合作不足。

為此,任紅提出,我市應成立大數據智能化發展領導小組機器人產業發展工作組,健全組織保障機制。完善投入保障機制、加快補齊人才“短板”。創新金融服務體系,通過“政府扶持+市場驅動+金融支撐”,構建機器人產業發展的良好生態。同時,發揮重慶大學、中科院18個重點實驗室的作用,共建校地企協同創新平臺,轉化高校科技成果,加快科研成果轉化。

楊丹委員:構建大數據共享應用平臺

楊丹委員認為,大數據是智能化發展的核心要素,也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大數據應用的關鍵是共享,但是,由于我市尚未真正實現城域級大數據的資源共享和有效應用,由此帶來了明顯而普遍的信息孤島效應,成為我市智慧城市建設的瓶頸。

楊丹認為,目前,我市在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存在現有平臺缺統籌、信息標準未統一、融合應用不深入、信息安全存隱患等主要問題。

他為此建議,加快構建大數據共享機制,為智慧城市建設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具體而言,要加強協調與聯動,構建“大數據共享應用平臺”,建立數據共享規范標準體系,深化大數據信息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應用,重視大數據資產的管理。同時應建立大數據共享開放安全保障體系,降低安全風險發生概率。

關鍵詞2 鄉村振興

嚴永超委員: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又對此進行了全面部署。嚴永超委員代表特邀界別發言時認為,這為“三農”增加了發展引擎,也為開啟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新征程提供了行動指南。

嚴永超說,近年來,我市打造美麗鄉村初見成效,但對照黨中央要求和先進地區的迅猛發展態勢,還存在規劃配置不當、實施范圍不廣、產業支撐不力、生態基礎不穩、村容村貌不佳、傳統特色不強、文明程度不高等短板。

“我市應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升顏值、提品質,在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中全面補齊農村短板、全力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嚴永超就此建議,培育壯大產業,增進發展動力,實現鄉村實力“強”;補齊建設短板,改善環境條件,實現鄉村生態“美”;復興鄉村文化,豐富發展內涵,實現鄉風文明“淳”;創新治理體系,激活鄉村力量,實現鄉村社會“安”;堅持以人為本,突出惠民利民,實現農民生活“富”。

唐雙福委員:創建國家農業公園

唐雙福委員發言時表示,特色鄉村旅游農業應勢而起,是產業興旺的新模式、新抓手,是鄉村振興的新引擎、新路子,也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方式、新舉措。

唐雙福就此建議,緊扣鄉旅農業發展新趨勢,探索鄉旅農業發展新特色。根據我市空間、資源、產業、消費格局,統籌構建“都市、丘陵、峽江、山川”鄉旅農業田園區。

具體而言,在繞城高速以內的都市田園區,發展“精致鄉旅”農業;在渝西方山、渝中嶺谷丘陵田園區,發展“多彩鄉旅”農業;在“一干兩支六線”葉脈形水系峽江田園區,發展“水韻鄉旅”農業;在秦巴山、武陵山為主的山川田園區,發展“康養鄉旅”農業。

同時,應當創新鄉旅農業發展新舉措,采取創意引領、市場引導、特色引爆,在四大田園區“接二連三”打造20個以上不同特色的鄉旅農業精品園。沿10條主要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水路規劃建設10個以上各具特色的鄉旅農業長廊,創建國家農業公園。

鄭勝蘭委員:推行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

我市是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區,農業用地條件決定了將維持相當數量的小農戶生產,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對我市發展現代農業具有重要意義。

鄭勝蘭委員說,作為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省市,我市在試點區域特別是糧食生產中推行全程社會化服務取得良好成效。但也應看到,我市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發展的水平還不高,仍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如推進力度不夠,領域窄、規模小、形式和功能比較單一;農戶參與積極性不高;服務主體培育不足,管理和技術水平、隊伍素質尚存在一定差距等。

為此鄭勝蘭建議,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推進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作為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抓手,抓好政策扶持、示范引領和宣傳指導,明確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的重點領域和重點環節,積極探索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的有效形式。同時應大力培育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主體,支持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種養大戶提高技術、裝備和服務水平,鼓勵其發揮優勢為小農戶生產提供有償服務,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脫虛向實”,發揮出在農業組織、管理、營銷各環節的作用。

關鍵詞3 營商環境

易小光委員: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

“親”“清”既是新常態下領導干部親近企業、靠前服務民營經濟的新準繩,也是民營企業遵紀守法辦企業、光明正大搞經營的新遵循。

責任編輯:ERM523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影院,亚洲电影欧美电影有声小说,麻豆九一精品爱看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