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第二信使學說(什么叫第二信使 舉例常見的幾種第二信使)

2023-07-30 19:06:49 來源:互聯網

打印 放大 縮小

1、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在生物學里是胞內信號分子,負責細胞內的信號轉導以觸發生理變化,如增殖,細胞分化,遷移,存活和細胞凋亡。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因此第二信使是細胞內的信號轉導的啟動組成部件之一。

3、第二信使分子的例子包括:環腺苷酸(cAMP),環磷酸鳥苷(cGMP),肌醇三磷酸(IP3),甘油二酯(DAG),鈣離子(Ca)。

4、細胞釋放第二信使分子是響應于暴露在細胞外的信號分子-第一信使。

5、第一信使是細胞外因子,通常是激素或神經遞質,如腎上腺素,生長激素,和血清素。

6、擴展資料“第二信使”這一概念的提出為生物學中細胞信號的轉導做出了重要貢獻,至今在內分泌學中仍然被廣泛地運用。

7、然而,這一概念最初卻是由一位對激素感興趣的生化學家——薩瑟蘭(Earl ***.sutherl***nd),在一次會議發言中提出的。

8、在這次會議中,薩瑟蘭作為一名中間代謝領域的研究者,沒有使用他所在學科的語言,而是使用內分泌學的學科語言,首次提出了cAMP對激素行為發揮“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的作用。

9、他指出:“簡而言之,在激素控制的表達中,自然(nature)總是使用一個‘二信使系統’(two-messenger system)。

10、”顯然,這樣的表述具有明顯的修辭作用。

11、它使得“第二信使”更像是有待于被發現的自然界客觀實體。

12、同樣,在一份實驗報告中顯然通常也不允許像薩瑟蘭對“自然”概念這樣的使用。

13、也就是說,在一次綜述性的會議發言中,薩瑟蘭在沒有任何理論和實驗的依據下,提出了“第二信使”的語義構建。

14、在這個過程中,“第二信使”的語義構建并沒有同薩瑟蘭之前的實驗工作相關聯,也沒有來自于新的實驗數據,而僅僅是使用新的語言對舊的實驗數據的一種再語境化表達。

15、正是這種再語境化的表達,使得1956年發現的分子在1964年又變成了新的發現。

16、而這個發現,僅僅在7年之后就被授予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17、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第二信使。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看了會喜歡。

關鍵詞:

責任編輯:ERM523

相關閱讀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影院,亚洲电影欧美电影有声小说,麻豆九一精品爱看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