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端大氣不景氣 到接地氣又有人氣

2023-06-30 12:49:23 來源:淄博日報-淄博新聞網

打印 放大 縮小

編者按:從2021年開始,我市對城區部分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出臺實施方案,僅張店區就決定對9處農貿市場進行改造提升,以此徹底改變我市城區農貿市場臟、亂、差等現象。但農貿市場改造提升以后就一定效果很好,很受市民歡迎嗎?龍鳳苑農貿市場從改造后的高端大氣不景氣,到現在逐步恢復生活氣息有人氣,經歷了很長時間的痛苦過程,并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本報記者對龍鳳苑農貿市場前前后后的過程進行了采訪,希望對其他農貿市場的改造提升和經營策略是一個借鑒。

龍鳳苑農貿市場于2022年12月15日開業,占地面積15畝,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共設攤位200余個。它是中心城區首家多層農貿市場,首次實現了菜市場上樓。


(資料圖片)

可就是這么一個立體化、智慧化、集成化的標準化農貿市場,自開業以來幾個月,一直都是冷冷清清的,被某些自媒體吐槽為“淄博最冷清的農貿市場”。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是選址不好嗎?龍鳳苑農貿市場座落在中潤大道富力萬達購物廣場對面,周邊有數十個大型居民生活區,實屬黃金地段。是購物環境不好嗎?高端大氣的建筑,寬敞明亮的購物廳,干凈整齊的攤位,在此購物實在舒心。是商品價格高嗎?市民反映也不比別的菜市場貴。是種類不齊全嗎?這里蔬菜、水果、生鮮、水產、熟食、面食、豆制品、土特產等一應俱全,還有超市、早點,是全業態一站式服務,滿足消費者一站式購物需求。是沒有停車位,或停車不便嗎?該市場建有地下和地上停車位232個,現在停車只要不過夜就不收費。是缺乏有力的營銷手段嗎?從開業送消費券開始,該市場就不斷在搞促銷活動:滿減、打折、抽獎,實實在在讓利消費者。

以上原因都不是,那么,究竟為何冷清呢?一位經銷水果的攤主介紹說,以前冷清,有兩個客觀原因。一是開業后過了將近一個月,新冠病毒感染才調整為“乙類乙管”,逐步從疫情中走出;二是市場西門前的一條路,修路修了很長時間。這些都影響了市場的人氣。

更多市民則反映說,市場冷清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接地氣。有些年齡較大的消費者說,菜市場嘛,就要推著自行車就能進,從這頭走到那頭,就啥都置辦齊了才好?,F在菜市場上樓,高級是高級了,可不接地氣了。

龍鳳苑農貿市場的管理者也看到了這個原因。自今年5月初開始,在市場北門外及西門一側,開設了早市。

早市一開,立馬就吸引了客流。每天從早晨四五點開始,攤點就擺上了:蔬菜、水果、豬肉、海鮮、雞蛋、豆腐……早點店也從西門里面搬出來:炸油條、熱豆漿、餛飩、油餅、燒餅、酸奶、面包……大家有的坐下來喝碗熱乎的,有的買好了急匆匆帶走。整個早市熙熙攘攘,久違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那么,是不是說,標準化的農貿市場就不該建,農貿市場就該是露天、棚戶式的傳統樣子呢?王女士以前在傳統農貿市場賣水果,現在在此經營水果攤,她否定了這一說法。她說,傳統農貿市場雖然逛起來相對方便,但卻有許多缺點:聲音嘈雜,環境臟亂差,人車混行不安全,攤點流動性強,賣的東西質量沒有保障。標準化的農貿市場管理規范,冷藏冷凍設施固定,檢驗檢疫實時監測,商品質量更有保障。

記者也拿同樣的問題咨詢了相關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說,標準化農貿市場在選址、場內環境、建筑裝修、設施設備、場內布局、商品衛生質量、現場食品加工、品牌食品經營、市場管理、誠信經營等方面都有明確的要求,使得市場建設管理有據可依。

其實,農貿市場作為溝通農產品生產與消費的橋梁與紐帶,是保障城市供給、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支撐體系。農貿市場是城市菜籃子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提檔升級是發展的必然,標準化農貿市場改造不僅使環境得到改善,更進一步使食品安全得到保證,成為市民放心的菜籃子。

近年來,中心城區改造提升了一批標準化農貿市場,改造過程中,以保障食品安全、改善環境為目的,改造后的農貿市場在內外環境、硬件設施和經營管理上呈現新面貌,不僅更清潔、更美觀、更安全,而且更注重提升智慧化服務和精細化管理水平,大大提升了市民購物消費體驗。

任何新生事物,大家都有一個接受的過程。龍鳳苑農貿市場從高端大氣不景氣到生活氣息有人氣的過程中,早市起了關鍵作用。在大家對“菜市場上樓”一下子接受不了的時候,各大升級改造成標準化的農貿市場不妨借鑒一下龍鳳苑農貿市場推出早市的做法。當然,早市也不是一擺了之的,需要規范管理。龍鳳苑農貿市場的早市,工作日早8點半收攤,周六周日早9點半收攤,收攤后,有專人立即打掃衛生,恢復停車位的功用。對現場制作早點的攤點進行特別沖洗,保證地面干凈如初。

(全媒體記者齊新)


編輯:孔鼎
二審:王磊
終審:于恩剛

關鍵詞:

責任編輯:ERM523

相關閱讀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影院,亚洲电影欧美电影有声小说,麻豆九一精品爱看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