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工是指以含氟材料為主要產品的化工產業,可分無機氟化工和有機氟化工兩大行業。無機氟化工行業是化工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產品是機械、電子、冶金等行業的重要原料和輔料。
(相關資料圖)
永和股份連續募資加碼氟化工布局
3月20日晚間,永和股份公告稱,擬投資建設“包頭永和新能源材料產業園項目”,布局第四代制冷劑,項目預計投資總額為60.55億元。同時,公司擬配套募資不超過35億元,用于項目建設及補充流動資金。
永和股份是我國氟化工行業中產業鏈最完整的企業之一,于2021年7月9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注意到,上市以來,永和股份連續募資加碼產業鏈布局,業績及資產規模快速增長。本次擬投建的產業園項目涵蓋產業鏈上中下游,將進一步完善和鞏固公司產業鏈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永和股份在二級市場上表現不錯。公司首發價格為6.93元/股,截至今年3月21日收盤股價報收46.34元/股,近兩年的時間里,股價累計增長5.69倍。
擬大規模投建新能源材料產業園
3月20日晚間,永和股份發布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包頭永和新材料擬與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九原區人民政府簽署《項目投資協議書》,投資建設“包頭永和新能源材料產業園項目”,布局第四代制冷劑,項目預計投資總額為60.55億元。
根據公告,該項目建設周期48個月,建設內容包括40萬噸/年廢鹽綜合利用裝置、24萬噸/年甲烷氯化物裝置作為全廠基礎原料,隨后中游建設12萬噸/年HCFC-22裝置,6萬噸/年TFE裝置、4.8萬噸/年HFP裝置和5萬噸/年HCC-240fa裝置作為中間產品。下游建設2萬噸/年HFO-1234yf裝置、2.3萬噸/年HFO-1234ze裝置聯產HCFO-1233zd裝置、1萬噸/年全氟己酮裝置、18萬噸/年一氯甲烷裝置、25萬噸/年氯化鈣裝置、5萬噸/年合成氨裝置、6萬噸/年氯乙烯裝置。
永和股份表示,本次募投項目將響應國家氟化工產業一體化戰略發展方針,助力打造內蒙古氟化工產業的循環經濟模式,同時保障公司環保型制冷劑原材料的穩定供給,完善和鞏固公司產業鏈布局,提升公司產品穩定供應能力。
為滿足資金需求,公司還擬向不超過35名對象發行不超過8124.07萬股(含本數,鎖定期6個月),募集資金不超過35億元,用于包頭永和新材料有限公司新能源材料產業園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2-2027年中國氟化工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發展預測報告》顯示:
氟化工是指以含氟材料為主要產品的化工產業,可分無機氟化工和有機氟化工兩大行業。無機氟化工行業是化工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產品是機械、電子、冶金等行業的重要原料和輔料。在無機氟化物中,作為鋁電解工業生產原料的氟化鋁、冰晶石等氟化鹽產品占總生產量的絕大部分,其他產品產量較少。有機氟化工產品以其耐化學品、耐高低溫、耐老化、低摩擦、絕緣等優異的性能,廣泛應用于軍工、化工、機械等領域。
目前國內氟化工企業已發展到上千家,形成了包括氟烷烴、含氟聚合物、無機氟化物、含氟精細化學品、氟材料加工等在內的完整氟化工產業鏈,產品年產能接近500萬噸,產能和消費量均占全球半壁江山。
近年來,國家持續對資源合理開發和環境保護給予高度重視,監管力度持續加大,行業準入門檻不斷提高。違規開采、生產技術不達標、安全隱患突出的螢石礦企加速退出,行業有效產能規模持續收縮并向頭部企業集中,2022年中國氟化工的產量達到408萬噸,同比增長2.8%。
綜合來看,氟化工行業的產能利用率目前集中在80%以上,因此,行業的產能利用情況較好。氟化工產能利用情況波動較大,巨化股份和永和股份的利用率達到80%以上,而多氟多和聯創股份的利用率為60%左右;因此,氟化工的工藝技術流程各個企業之間掌握程度差異較大。
隨著我國對于氟化工產品的需求量不斷上升,促使我國氟化工產品產量也在逐漸上漲,預計到2027年中國氟化工產品產量將接近507萬噸,同比增長5.58%。未來,我國國內氟化工生產企業發展氟產品需要從品質上、純度上、改性品種和安全、節能、環保上趕上國際水平;要利用氟材料的優異特性開展廣泛的應用研究,包括配方研究、加工設備和加工方法研究、以及技術服務等。
氟化工行業景氣底部反轉
隨著三代制冷劑基期結束,搶奪配額價格戰結束,氟化工企業紛紛降低制冷劑開工率,同時原料螢石、氫氟酸、甲烷氯化物價格持續下行,制冷劑盈利緩慢回升,庫存也在不斷消化中。
3月以后下游逐步進入旺季,近期主流三代制冷劑價格開啟緩慢上行。同時二代制冷劑2023年的配額也在22年底公布,其中R22總的生產配額縮減19%至18.18萬噸,預計R22價格和盈利將保持較好水平。氟化工景氣有望開啟長周期反轉,價格價差開啟上漲模式。
預計國內制冷劑龍頭巨化股份(600160)、三美股份(603379)、永和股份(605020)三代制冷劑配額占比分別為32.8%、17.9%、7.9%,行業集中度高,龍頭企業漲價業績彈性大。氟化工行業景氣的底部反轉,氟化工企業漲價業績彈性大,同時各氟化工企業未來的資本開支將集中發展含氟聚合物和氟精細化工品,提供企業長期的成長性。
一體化氟化工領軍企業,制冷劑支撐公司業績。三美股份自2001年成立以來專注于氟碳化學品和無機氟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深耕氟化工產業鏈二十余年,是氟化工領軍企業之一。公司現有制冷劑、發泡劑、氟化氫三大業務板塊,已形成制冷劑合計產能18.56噸、發泡劑產能3.56萬噸并一體化配套無水氫氟酸13.1萬噸,產品產能位居前列。制冷劑為公司營收業績的主要支撐,2021年制冷劑在主營業務中收入占比高達77.97%,毛利占比高達82.7%。
氟碳化合物底部復蘇,三代制冷劑蓄勢待發。我國二代制冷劑(HCFCs類物質)削減加速,2023年我國擬核發HCFCs生產配額21.48萬噸,較2022年削減27%,其中R2218.18萬噸、R142b0.94萬噸、R141b2.11萬噸,分別較2022年削減19%、33%、59%,供需趨緊配額支撐下,二代制冷劑盈利有望抬升。目前我國三代制冷劑2020-2022配額基線年已過,制冷劑回歸以供求關系主導的市場,隨制冷劑傳統旺季到來,供應過剩局面有望得到逐步改善,制冷劑價格已步入增長區間,龍頭企業盈利能力有望持續修復。公司目前R134a、R125、R32產能市占率分別為22%、15%、10%,有望充分受益于行業底部復蘇及景氣周期開啟。
產業鏈上延下拓,氟化工多點開花。公司在建項目豐富,向上布局一體化,遠期形成30萬噸無水氫氟酸產能,助自身產業鏈抵御AHF價格波動風險;向下探索新材料,依托氟化工產業鏈優勢,投資布局半導體、新能源領域含氟新材料,培育新的業績增長點。目前“森田新材料2萬噸刻蝕級氫氟酸項目”正進行下游推廣認證,“福建東瑩6000噸/年六氟磷酸鋰及100噸/年高純五氟化磷項目”及“年產3000噸雙氟磺酰亞胺鋰項目(一期500噸)”持續推進建設,“5000噸/年聚全氟乙丙烯及5000噸/年聚偏氟乙烯項目”已于近期開工。
《2022-2027年中國氟化工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發展預測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