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證化研究有助于升級家校共育

2023-04-26 11:02:00 來源:中國教育報

打印 放大 縮小


【資料圖】

循證是指遵循證據或者基于證據,此概念源自醫學領域,而后被引入教育領域并掀起研究熱潮。家校共育循證化是指將證據融入家校共育,即家校共育參與方基于多重證據,對家校共育計劃進行設計、實施、評價。這有利于家校共育的開展更加科學、有效并走向創新。

家校共育為什么需要循證?其一,促進家校共育走向科學化。傳統的家校共育更多依賴主觀經驗,缺乏理論指導和實踐依據,導致其較易出現形式化、隨意性的問題。例如,有些學校開展的家校共育活動看似豐富,卻是對別的學校實施方案的生搬硬套,不符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真實需求。證據的融入可以讓家校共育有更多可參照的標準。其二,為家校共育的有效性提供保障。證據的融入讓家校共育效果評價不再局限于小題量開放式問卷或者行政化總結大會。質性和量化相結合的方式可以讓家校共育效果評價更加全面精準,且能夠提供有效的反饋和改進措施。其三,促進家校共育不斷創新。創新不是天馬行空,而是基于一定的條件和環境。遵循已有的證據,可以更清晰認識現有條件,進而對家校共育的模式、策略、方法進行改進和突破。

家校共育可以遵循哪些證據?國外有學者根據不同證據所顯現的個人偏見性程度,構建了證據金字塔,偏見性從低到高依次為科學證據、準科學證據、經驗證據。該金字塔的層次和內容同樣適用于家校共育領域。家校共育的科學證據可包括元分析、系統性綜述、隨機控制實驗的結論。其中,元分析是指對家校共育實證研究文獻再次統計的結果;系統性綜述指系統搜索、篩選、分析和歸納與某個家校共育主題相關的高質量文獻,進而得到有關該研究主題的系統全面認識。家校共育準科學證據包括家校共育相關的大規模調查、橫向或者縱向的多案例對比研究的結論。家校共育經驗證據包括家校共育個案研究結論、專家團體或專家個人的意見。而證據獲取的方式包括國內外已經建立的教育證據庫、政府機構或者學術研究組織的官方網站、國內外學術文獻數據庫,以及家校雙方基于長期共育實踐的綜合驗證。值得注意的是,教育政策也屬于家校共育實踐所需的一種特殊科學證據。

家校共育應該如何循證?應在家校共育計劃的設計、實施、評價三個階段融入證據、使用證據,且應盡可能地選擇偏見性較低、質量較高的證據,即以科學證據、準科學證據為主。首先,在家校共育計劃的設計階段融入證據。例如,家長學校的課程設置應在貫徹教育政策的基礎上,查閱學術文獻數據庫的相關文獻,基于各級證據確定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時長、授課形式、主講人素養要求等;基于家校共育平臺的選用標準等證據,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選用合適的家校信息共享、互動平臺。其次,在家校共育計劃的實施階段遇到棘手的問題時使用證據。例如,學校發現部分家長難以勝任家校共育工作,可以聘請校外的家校共育專家團隊,指導和幫助教師在學術文獻數據庫和教育證據庫中搜索、篩選、整合相關證據,得出家長家校共育勝任力的構成維度、提升策略等。同時,在對本校家長進行全面調查的基礎上,制定家長家校共育勝任力提升的針對性方案。再其次,在家校共育計劃的評價階段,應保證測量工具或手段能夠準確測出家校共育的實際效果。學??梢云刚垖<覉F隊指導本校教師、家長合力構建學生綜合素養的校本評價指標體系,并在此基礎上編制學生綜合素養評價量表發放給學生填寫。值得注意的是,家校共育的評價不能局限于簡單的總結性評價或者前后測對比,應基于證據構建系統的評價體系。該體系應包括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等多種類型。家校共育效果評價手段也不能局限于依據量表的普遍性調查,還可以選取學校中的典型班級、典型家庭進行追蹤調查。而在此過程中可以通過訪談、敘事研究等方法獲得較深層次的質性評價數據,使家校共育計劃的評價更加全面準確。

(王志向,作者系河南省鄭州外國語新楓楊學校教師)

關鍵詞:

責任編輯:ERM523

相關閱讀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影院,亚洲电影欧美电影有声小说,麻豆九一精品爱看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