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晚,成都銀行發布2020年年度報告和2021年一季報:該行克服新冠疫情和外部環境的不利影響,在2020年行業整體增速放緩的形勢下,“逆勢”實現穩健增長;今年一季度,該行更是創下營收同比增速在A股上市銀行中排名第二的優異業績。
值得關注的是,4月28日,成都銀行發布公告稱,擬公開發行總額不超過人民幣80億元A股可轉換公司債券,本次發行可轉債募集的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支持公司未來各項業務發展,在可轉債持有人轉股后按照相關監管要求用于補充公司核心一級資本。有研究機構測算,若按該行今年一季度末平均風險權重測算,上述可轉債有望助力成都銀行釋放約1300億資產增量空間,進一步激發該行資產增長的潛力。
成都銀行在年報中表示,該行以戰略規劃為引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不斷提升,各項業務保持穩健發展勢頭。至2021年一季度末,成都銀行總資產超過7000億元,且一季度營收和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9.93%和18.10%,顯示出該行轉型發展充足的后勁。
盡管新冠疫情給實體經濟和銀行業發展造成負面影響,成都銀行牢牢把握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都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重大發展機遇,始終秉持“服務地方經濟、服務小微企業、服務城鄉居民”的市場定位,開創了提速換擋高質量發展的全新局面。
縱觀38家A股上市銀行,成都銀行2020年營收同比增長14.73%,增速排名第5;2021年一季度,成都銀行實現業績開門紅,資產負債分別同比增長24.6%、28.8%,驅動凈利息收入大增21.2%,理財、投行業務加速貢獻中收,該行19.93%的營收增速排名第2;此外,至一季度末成都銀行不良貸款率降至1.19%,為該行近六年來最低水平。
5月6日,“五一”小長假后的首個交易日,成都銀行股價大漲5.45%。近期,亦有6家機構發布專題研報點評成都銀行業績,興業證券、方正證券、華西證券、中信建投等券商均在研報中分析指出,成都銀行作為西南區域總資產規模最大的城商行且坐擁成渝經濟圈、西部經濟腹地的區域優勢,是該行獲得良好業績的重要因素,隨著成渝經濟圈的進一步發展,也將為成都銀行帶來更大的業績成長和估值空間。
凈資產收益率15.94%
領跑A+H銀行股
2020年,嚴峻的外部環境對中國乃至全球經濟造成較大沖擊,實體經濟和金融業在此過程中亦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因市場利率整體下行以及讓利實體經濟,國內多家商業銀行出現凈利潤下滑情形。截至4月30日,A+H的54家上市銀行中,2020年營業收入增速超過10%的銀行有12家,另有9家銀行的營業收入出現了下降。同時,在讓利的政策導向下,2020年全部上市銀行的凈利潤增速均在10%以下,其中14家銀行的凈利潤出現了下滑。
在此背景下,成都銀行穩妥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繼續保持穩健運行良好態勢,2020年取得了良好的經營業績:該行8.53%的凈利潤同比增速位列A+H上市銀行第3位;與此同時,在反映資產和經營效率的ROE指標方面,成都銀行2020年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15.94%,領跑A+H上市銀行。
梳理財報數據可見,截至2020年末,成都銀行總資產突破6,500億元,達到6,524.3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940.48億元,增幅16.84%;存款總額4,449.8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82.68億元,增幅15.07%;貸款總額2,840.6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21.68億元,增幅22.50%。存款占總負債的比例為73.39%,經營結構保持穩健。
2020年全年,成都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46.00億元,同比增長18.75億元,增幅14.73%;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0.25億元,同比增長4.74億元,增幅8.53%。與此同時,成都銀行資產質量保持穩定,流動性充裕。截至2020年末,全行不良貸款率1.37%,較上年末下降0.06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293.43%,較上年末增長39.55個百分點,流動性比例64.60%,流動性持續充裕。
而從各業務類別看,該行公司銀行業務一方面積極下好成渝合作“先手棋”,全力推動成渝兩地重點企業“互動合作、高頻交流”,深度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的重大產業項目;同時還注重把握營銷機遇,加強行業指導,圍繞地方現代產業體系構建,加大對地方優勢產業和重點產業的精準營銷。
在小微金融業務方面,成都銀行積極響應國家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決策部署,始終保持服務小微企業的戰略定力,通過注入金融活水,助力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穩產滿產。緊緊圍繞“深耕特色金融、探索新型業務模式、深入推進行業分析、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等重點領域開展工作,全力促進小微業務提質上量。
在個人金融業務方面,成都銀行持續推進大零售轉型,充分利用“數字化”成果,積極探索“精細化”營銷指導,為個人存款、個人資產以及理財規模上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堅持戰略轉型方向
以黨建引領高質量金融服務
堅持“精細化、數字化、大零售”戰略轉型方向,穩步推進改革轉型,是成都銀行2020年以來取得優異業績的重要原因。在此過程中,成都銀行堅持以深化改革謀發展,以強化管理求效益,全面提升經營發展動能,不斷加快改革轉型步伐。
小微金融產品和服務是成都銀行推進大零售轉型過程中的重要抓手。2020年以來,成都銀行主動提升“政銀擔”產品風險分擔比例,強化“政銀”合作模式,不斷優化“壯大貸”“科創貸”“文創通”等中小微企業專屬產品,持續完善“場景類”金融產品,以打好產品組合拳的方式切實提升中小微企業信貸資金可獲得性。
成都銀行還注重發揮“品牌效應”做強特色金融,緊密圍繞成都市“11+2”特色金融功能區建設,以特色支行為抓手,持續深耕科技、文創、綠色等特色金融領域。
個人業務也是成都銀行推進大零售轉型的重要領域,該行通過科技賦能提升精準營銷水平、數據平臺分層精準定位目標客戶、多措并舉發展個人資產業務,促成了個人存款、理財和消費貸等業務實現較快增長。
上述轉型成果也反映在成都銀行的一系列經營數據上,華西證券相關研報統計分析顯示,2020年成都銀行零售貸款全年實現23.9%的增速,個人消費貸、信用卡和經營貸分別實現82.9%、77%和36.6%的快速擴增。
在持續推動轉型的過程中,成都銀行尤其注重金融科技的能力建設賦能。2020年,成都銀行圍繞新數據中心建設,大數據平臺和網絡金融服務平臺等重大IT項目開展金融科技建設。其中,基于微服務架構的網絡金融服務平臺,實現了渠道技術平臺的統一,采用容器化技術,支持快速開發、敏捷創新和應用快速部署,做到多樣化、特色化、定制化的客戶金融服務,成為該行大零售業務的重要支撐。
目前,成都銀行以AUM管理、個人消貸上量以及數據分析平臺建設為主的大零售轉型全面起勢,集團化管理體系不斷完善,成本管控能力凸顯,經營結構保持穩健,盈利能力強勁提升,行業排位持續攀升。
成都銀行還在黨建引領下,堅持“黨旗鑄魂明方向、業務黨建雙提升”,堅持高質量黨建帶動金融服務高質量發展,幫扶了一個又一個中小微企業。
成都某特種閥門企業去年底因訂單大增,一度面臨流動資金不足影響原料采購和產品生產,成都銀行工作人員在調查走訪時發現該企業在細分行業耕耘多年,且本身技術實力較強。2020年11月,成都銀行落實央行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政策工具,運用“科創貸”產品為該企業提供1000萬元信用授信,扣除政府貼息后,貸款成本低至2.59%,幫助企業渡過了難關。
成都銀行還全面升級“適老化”服務,在有溫度的服務中履行好企業社會責任。該行專門針對老年群體推出了樂享生活版手機銀行APP,不僅界面圖標、字體更大,布局簡潔明了,重點突出老年客戶常用的賬戶查詢、理財產品、儲蓄存款、國債查詢、水電煤繳費等傳統服務,還增加了智能語音、一鍵求助等特色功能。老年人不僅可以通過“一鍵求助”,連線在線客服或撥打電話客服咨詢,還能通過智能語音,搜索需要的金融功能。
對于2021年的經營發展,成都銀行提出,將牢牢把握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成都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重大發展機遇,繼續全力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全力推動戰略規劃落地落實,全力提高基礎管理支撐能力,推動全行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