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是五一前的在最后一周,也是上市公司2022年年報和今年一季報披露的最后時段。
《投資者網》特約國金證券分析師毛銳 周四早盤三大指數集體低開。開盤之后,指數整體持續走低,直到中午休市前才有所企穩。午后,指數出現分化,滬指持續震蕩回升至平盤線附近,創業板指繼續走低后維持弱勢震蕩。最終,上證指數、深成指、創業板指分別以跌0.09%、跌0.37%、跌1.20%報收。盤面上,漲停股(剔除ST和未開板次新股)33家,顯示市場情緒一般;個股漲跌比1569:3295,個股平均漲幅-0.48%,虧錢效應顯現,兩市成交額11387億,較前一交易日增量5.18%。北上資金凈流入近47億。
(資料圖)
依靠下午“中特估”主題及金融股的拉升,昨天大盤雖然探底回升并收出長線影線,算是有驚無險,但就整體市場而言,已連續三天超過三分之二的個股下跌,確實開始出現轉弱的跡象。從過去十幾年大盤在五一前一兩周跌多漲少的現象來看,這一表現也可以說是比較符合A股市場的日歷效應的。
下周是五一前的在最后一周,也是上市公司2022年年報和今年一季報披露的最后時段。而按照以往規律,“丑媳婦”往往最后才出來見“公婆”,疊加去年經濟處于低谷,如去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4.0%,以及今年一季度的先行指標也不太好,如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22.9%、一季度生產價格指數PPI同步下降2.5%,可能會有不少公司業績“暴雷”,需要提防因此給市場情緒帶來的打壓,從而促使市場進一步轉弱。
技術上,更能反映整體市場狀況的平均股價指數,昨天險守布林通道中軌,但警報尚未解除,如果最終失守中軌的話,將進入通道下半區弱勢區域,并有可能進一步去下探布林通道下軌,這意味著會有一段不算太小的調整空間。
另外,就當前的盤面來看,基本上就是人工智能和“中特估”兩大主題的二人轉表演,其它板塊最多就是擔當一下“氛圍組”的角色,缺乏賺錢效應。但就前者來講,后市也存在空間不大甚至“盛極而衰”的可能,比如截至4月13日,中證央企成分指數的市凈率PB為1.04倍,若從剔除銀行股的央企上市公司樣本來看,央企的市凈率更是已修復至1.51倍,可以說整體估值已得到相當大程度的修復。再比如最近人工智能主題中有不少公司發布了減持預披露公告,按規定實際減持須在公告發出的15個交易日后才能實施,因此實質性的影響還在后面。
綜上所述,當前在操作上應該更偏謹慎一些,仍然維持最近給大家的建議:輕倉者最好還是暫時以觀望為主,等待回調后的低吸機會;重倉者則可考慮逢高控制一下倉位。
板塊和熱點方面,昨天盤面上,行業方面,按不加權方式排序,互聯網、傳媒娛樂、電信運營等漲幅居前,旅游、酒店餐飲、電氣設備等跌幅居前。題材方面,結合漲停個股數量和板塊指數漲幅,人工智能、虛擬現實、5G概念等較為活躍。
在持續的鋪天蓋地的消息面催化下,人工智能主題在經過近一周的調整后,終于再次站上風口。不過基于該主題相關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壓力逐漸增大,整體又暫時缺乏業績支撐,銳叔認為當前人工智能主題應該有點類似于去年7、8月時的新能源賽道,處于高位震蕩時段,短期雖然仍有反復活躍的機會,但震蕩會更加頻繁,分化也逐漸加大,操作難度比較大。當然,和其它板塊相比,目前其賺錢效應還是具有相當優勢的,仍然可作為風險偏好較高、短線能力較強的投資者的博弈場所。而在選股方向上,應該盡量尋找一些相對低位且有最新消息面催化的品種,銳叔在今天也給大家一個參考,聊一下工業AI。驅動上,近日,據西門子官網披露,西門子和微軟正在合作將生成式AI用于工業產品的設計、工程、制造和運營全生命周期中以提升創新和效率。西門子同微軟的此次合作,說明伴隨通用AI技術同工業領域融合應用的滯后周期不斷縮短,工業AI應用落地進展有望加速。未來,在研發設計環節,AI可賦能創成式設計、仿真優化、電子設計優化等。CAD領域;在生產運維環節,AI可賦能早期缺陷檢測、預測性維護、產品質量分析、生產預測等;在經營管理環節,AI可賦能CRM、SCM、ERP等經營管理類軟件。CRM領域。此外,昨天工信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趙志國表示,下一步,我們將研究制定工業互聯網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從產業供給、深度應用、集群發展等方面推動“5G+工業互聯網”走深走實,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而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本質是通過工業互聯網網絡采集海量工業數據,并提供數據存儲、管理、呈現、分析、建模及應用開發環境,匯聚制造業企業及第三方開發者,開發出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工業APP應用,以提升工業生產經營效率。因此,工業互聯網平臺匯聚了算力、數據、算法及應用場景的AI全要素,有望成為工業AI融合應用的絕佳入口。工業互聯網平臺還有一個重要能力,是通過封裝在其PaaS平臺層的大量通用的行業Know-how知識經驗或知識組件以及算法和原理模型組件,以低代碼方式構建上層工業APP應用,而 ChatGPT代碼生成能力的跨越式進步有望重塑工業PaaS低代碼開發平臺,有望使得非程序員的工程師能夠使用自然語言指令進行零錯誤的工業APP開發,大幅提升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應用創建能力、降低應用開發成本。目前工業AI相關個股還大多處于相對低位,不排除在相關催化下成為短線資金關注的重點。
消息面上,昨天盤后鈉電池迎來利好提振:據 36 氪報道,寧德時代將在今年第四季度開始在車上批量供應鈉離子電池,搭載于奇瑞汽車新能源品牌 iCAR 的首款新車,采用鈉離子電池和鋰離子電池混裝方案,該車將在第四季度上市。另外,比亞迪的鈉離子電池也將在下半年量產上車,搭載車型為海洋生物系的海鷗。早在2021年7月,寧德時代就發布了鈉離子電池產品,當時不僅是要推新品,也是想平抑高鋰價。因為當時碳酸鋰價格約9萬元/噸,相比2020年底上漲行情啟動前的約4萬元/噸低點翻倍有余。而現在的碳酸鋰價格相比去年高位時的近60萬元/噸跌去了三分之二以上,但相比2021年7月又漲了差不多一倍,而且遠遠高于碳酸鈉3000元/噸的價格,因此鈉離子電池長期仍有平抑鋰價、降低電池成本,進一步普及電動車的作用。而且,從上游的材料、中游的電芯生產再到下游的整車制造,已為鈉離子量產上車投入數年的整個產業鏈也不會因為近期鋰價的下跌停下動作。綜合各公司規劃,今年將是鈉離子電池規模量產的元年。與鋰相比,鈉的存儲量更多,成本也更低。鈉離子電池生產商中科海鈉曾做過測算,當規模超過100GWh,每1GWh鈉離子的直接材料成本會比磷酸鐵鋰低30%-40%,這對車企來說是個不小的吸引力。不過,鈉離子電池也存在缺陷,對于動力電池這個細分品類,它的能量密度不高,且當前循環壽命較低。比如當前鈉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為160Wh/kg,低于磷酸鐵鋰電池的 180Wh/Kg 和三元鋰的 300Wh/kg;儲能電站要求電芯的充放電次數在 8000 次以上,而現在鈉離子電池最多只能做到約4000次。因此,鈉電未來很難全面取代鋰電,更多還是與鋰電池形成應用領域的互補關系,預計鈉電池將在電動兩輪車、偏小型儲能和低速四輪車領域先行應用。根據光大證券之前相關眼白預計,2025年鈉電池全球需求有望達到98GWh,對應正極、負極、電解液、隔膜、鋁箔的全球需求量為22.5萬噸、13.0萬噸、13.9萬噸、19.1億平方米及7.4萬噸。與鋰離子電池類似,鈉離子電池的主材是正極、負極、電解液和隔膜等,其中隔膜與鋰電池一樣,正極、負極、電解液則需要專門的材料,而近年新增的鈉離子正極產能較多,鈉離子電池電解液的供應也比較充足,瓶頸主要在于負極。鋰電池是用石墨來作負極的,但鈉離子卻由于體積太大,更難被嵌入石墨以完成充放電,這就制約了以前鈉離子電池的發展。而經過更多研究,人們發現,可以用硬碳來做鈉離子電池的負極。硬碳和石墨都是碳單質,但分子結構不同,硬碳的空隙更大,這解決了鈉離子難以嵌入石墨負極的問題。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得以提升。硬碳的主要材料是各種生物質原料,如椰子殼、螃蟹殼等。受限于原料特性,硬碳產能不穩定,一致性也不夠好。比如,這次的原料是海南椰子殼,下次又成了泰國椰子殼,最后產品性能就會不一樣。而如果使用瀝青基/樹脂基替代生物質作硬碳材料,則又需經過一連串高成本、高污染風險的化工處理。
操作策略:
昨天大盤雖探底回升,但就整體市場而言,已連續三天超過三分之二的個股下跌,確實開始出現轉弱的跡象。短線來看,更能反映整體市場狀況的平均股價指數,昨天雖,險守布林通道中軌,但結合五一前市場跌多漲少的歷史規律及“熱錢”退潮的擔憂,警報尚未解除,如果最終失守中軌的話,將進入通道下半區弱勢區域,并有可能進一步去下探布林通道下軌,這意味著會有一段不算太小的調整空間。中期來看,此前上證指數對應的市盈率已低于多次歷史底時的水平,對應的市凈率則創歷史最低,即已具備極高的中長期安全邊際及投資性價比;目前估值雖有所抬升,但仍處于歷史偏低水平。而目前國內經濟仍處于回升過程中,同時政策在經濟尚未恢復到正常水平時也會延續之前偏寬松基調,疊加隨著5、6月份美聯儲最后加息的結束,外部因素擾動將逐漸消除,中期市場前景依然看好。操作上,基于短期調整可能性偏大,建議輕倉者暫時以觀望為主;重倉者既可考慮戰術性逢高逐步控制一下倉位,也可基于中期前景樂觀的預期繼續戰略性持股待漲。
(國金證券毛銳 SAC執業編號:S113062208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