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報丨天風證券:鈉電池潛在需求較大 率先切入低速電動車、通信備電儲能賽道

2023-03-06 16:46:50 來源:智通財經

打印 放大 縮小

智通財經APP獲悉,天風證券(601162)發布研究報告稱,鈉電池產業發展的核心在于應用領域的持續開拓,預計基于目前成熟的層狀氧化物正極體系,鈉電有望于2024年H1在低端乘用車上放量。但基于層狀氧化物體系在循環壽命上有一定的局限,往大儲領域開拓需要聚陰離子正極以及電解液體系的進一步成熟,預計2024年H2以后鈉電有望逐步在大儲領域滲透,預計2025年鈉電的總空間有望在100GWh上下。


(相關資料圖)

標的上,該行建議關注(1)正負極材料:層狀氧化物【振華新材】(688707.SH)、硬碳【貝特瑞】(835185.BJ);(2)電池端:行業巨頭【寧德時代(300750)】(300750.SZ)、【鵬輝能源(300438)】(300438.SZ)。

▍天風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1、鋰電一家獨大,亟需鈉電PlanB制衡

(1)中短期來看:碳酸鋰供不應求,價格位居高位,帶動電池成本大幅上升;中長期看:鋰資源儲備量相對較少,我國鋰電池產量占全球60-70%,長期碳酸鋰供給緊平衡,且鹽湖提鋰等開采成本相對較高,中長期鋰價難以回到10萬元以下的低點;

(2)碳酸鋰是電池成本的負擔,因此亟需其他電池作為鋰電的有效補充。鈉電的綜合性能與鋰電最為接近,且材料理論成本較低,中長期較鋰電池均有一定的成本優勢。

2、正負極較為關鍵,材料工藝仍需進步

鈉電材料相較鋰電材料,電解液/集流體相似度高,正負極變化大。(1)正極:層狀氧化物綜合性能最佳,與三元類似,產業化進展最快;普魯士結晶水問題亟待解決;聚陰離子成本低,循環好,待工藝成熟后有望成為儲能正極的首選;

(2)負極:硬碳相比軟碳,首效、克容量更高,是目前的主流選擇。硬碳的前驅體中樹脂類成本較高,瀝青類工藝較復雜,相比之下,生物質性能優、成本低、原材料廣泛且可控。

3、鈉電潛在需求較大,可率先切入低速電動車、通信備電儲能賽道,中長期可應用于動力電池+大儲

(1)短期來看,低速四輪車、通信備電儲能等電池門檻較低的領域有望率先應用鈉電,預計產業化落地的節點在2023年Q2,規模放量的時間點在2023年H2,2023年鈉電池的出貨規模有望在5-10GWh。

(2)中長期看,鈉電池產業發展的核心在于應用領域的持續開拓,預計基于目前成熟的層狀氧化物正極體系,鈉電有望于2024年H1在低端乘用車上放量。但基于層狀氧化物體系在循環壽命上有一定的局限,往大儲領域開拓需要聚陰離子正極以及電解液體系的進一步成熟,預計2024年H2以后鈉電有望逐步在大儲領域滲透。預計2025年鈉電的總空間有望在100GWh上下。

風險提示:產能釋放和成本下降不及預期,鈉電池應用進展不及預期,鋰鹽價格回落超預期,文中測算具有一定主觀性。

責任編輯:ERM523

相關閱讀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影院,亚洲电影欧美电影有声小说,麻豆九一精品爱看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