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看熱訊:守護一湖好水,繪就太湖新畫卷

2023-07-03 17:08:13 來源:交匯點

打印 放大 縮小

夏日,在太湖邊的貢湖灣濕地公園里,候鳥棲息覓食,魚兒遨游水中,游客度假游覽……公園里的“原住民”和“外來客”共同享受著這一片“綠色天堂”帶來的優美環境。

今年是落實國家新一輪《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方案》的起步之年。無錫是太湖治理的“主戰場”,江蘇15條主要出入湖河道有13條在無錫。近日,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探訪無錫多地,看太湖之變。


(資料圖片)

太湖蝶變,重現碧波萬頃

仲夏時節,太湖岸邊,但見層林疊嶂,郁郁蔥蔥;太湖湖面,碧波蕩漾,波光粼粼,在船尾還“追”著幾只白鷺……

“過去可不是這樣?!苯衲?5歲的無錫人費嘉在太湖邊長大,親歷了太湖天翻地覆的變化?!?007年,太湖藍藻突然暴發,到處彌漫著異味。”費嘉回憶說,“當年有一位游客不慎掉入湖中,獲救后他身上好多藍藻,洗都洗不掉?!?/p>

費嘉的話引起了無錫市生態環境局幾位工作人員的共鳴?!?007年的這個時候正值藍藻暴發,現在你看,藍藻多嗎?”無錫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容易形成藍藻水華的藻種逐年下降,湖面也越來越清澈。

在無錫,沿太湖走訪,處處是公園,生態持續恢復,如今的太湖重現碧波萬頃。

在大溪港濕地公園,這里所處水域是無錫市太湖貢湖錫東水源地,近1/3無錫居民的飲用水都出自這里。記者站在湖邊看到,湖面上的吸藻船、曝氣船等設施暫未開工。當記者詢問原因時,新吳區住建局工作人員杜聿辰讓記者先看一下監控室的大屏幕。記者看到,大屏幕中的太湖,岸邊綠意盎然、鳥類繁多,湖面上也是非常清澈。

“湖里目前沒有那么多藍藻?!倍彭渤礁嬖V記者,往年新吳區藻水分離中心要產生3000至4000噸藻泥,而去年僅有1000噸左右,今年至今暫未處理藻水,因此設備暫時還沒有工作,希望今年能繼續保持下去。

無錫市生態環境局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5月,太湖無錫水域、北部湖區水質實現“雙達Ⅲ”,太湖無錫水域總氮1.38毫克/升,同比下降4.83%;總磷0.050毫克/升,同比持平,好于全太湖均值。13條主要入湖河流水質均達Ⅲ類及以上,其中6條Ⅱ類,比去年增加1條。

舍得“金山銀山”,方能換回“綠水青山”。2007年以來,無錫市累計投入1125億元治太資金(其中87%是無錫地方投入),累計實施結構調整、控源截污、清淤調水、生態修復、藍藻打撈、安全供水等6大類7108個重點工程,國家級治太骨干項目走馬塘、新溝河、新孟河等重點水利工程相繼建成投運,治太工程完成率名列全省前茅。今年無錫還將持續加大治太投入,目前已安排年度各類治太項目169項,計劃年度投資約110億元。

補齊短板,提升污水處理效能

水環境治理,表現在水里,根子在岸上。無錫以太湖治理為核心,持續加強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

俗話說“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對于污水也一樣。無錫宜興位于太湖上游,在宜興城市污水資源概念廠,“污水就是資源”就是這里的口號。

記者品嘗了一杯污水資源概念廠自制的咖啡后得知,泡咖啡的水是污水處理后的水,概念廠負責人吳昌敏笑著說,“請放心,水是絕對安全的”。

“我們每天將5噸處理過的污水進一步凈化為直飲水,供人們品嘗,就是要告訴人們,未來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水可以作為城市第二水源?!眳遣艚榻B,這座概念廠是全國首座具有領先示范效應的污水處理廠,在全行業都起著標桿示范的作用。目前,概念廠主要處理的是宜興城區的生活污水,年處理量約700萬噸,其氮磷排放標準遠高于現有國家標準。二期工程在建,建成后將能處理工業污水。宜興概念廠是重構污水處理設施與城市發展關系的系統性創新,從單一環境保護功能向提供“水、能、肥”生態資源產品轉化,并將安全可持續水質作為重點實現目標,掀開了科學治理污水的嶄新篇章。

不僅在城市,在鄉村,污水處理能力也在不斷加強。

從地面上看,只是一片普通的草坪,但是草坪下面“暗藏玄機”——這里其實是一處污水處理設施,所有的構筑物都是地埋式的;草坪對面是一片圓形“花壇”——這是復合濾池,地下有多種介質的復合填料,地上有親水性的水生植物,通過植物的根系和填料的吸附作用,使水質達到更高的標準;在“花壇”的前面是一片菜地,有油菜、茄子、毛豆等,種菜的水全部地下管道供水,噴淋灌溉……這就是錫山區鵝湖圩厙村白米蕩生活污水處理工程項目的現場。省環保集團控股公司啟德水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松林告訴記者,噴灌的水就是污水處理后達標的水,“處理后的水能直接用來種菜”。

“周邊7個自然村,通過管道將污水統一收集到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站點。”周松林介紹,這里每天處理50噸污水,滿足我省農村污水排放標準后進行資源化利用,通過地表的灌溉系統,來澆灌農作物,就地處理污水就地利用。

截至目前,無錫已建成50家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能力271.7萬噸/日,市政污水管網超過9100公里,基本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全面完成5156塊排水達標區創建和復查整改任務,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率達到86.9%,計劃2025年將達到100%。污水處理廠污泥全部實現無害化處理。

轉型修復,讓“太湖明珠”重綻光芒

讓“太湖明珠”重綻光芒,離不開對生態環境的持續修復。宜興市三氿水生態修復項目,就是為太湖生態環境修復建立的一個“生態屏障”。

水面清澈見底,水中的各種水生植物構成了一片“水下森林”……宜興市公用環保集團下屬環境科技公司業務部副部長李文皓告訴記者,所謂“氿”,就是面積比河大比湖要小的水域,宜興有三片這樣相連的水域,分別叫做“西氿”“團氿”“東氿”,因此被稱為是“三氿”?!叭龤鹞挥谔鱾?,自西向東流入太湖,三氿這一水系入太水量約占太湖西岸入太水量的50%,因此三氿水質直接影響入太的水質。”

過去的三氿,水體渾濁,透明度低,水生態功能受損。通過在三氿建設屏障系統、對周邊排口進行預處理控制外源污染,并加強植被恢復和對水生動物的調控等多項舉措,三氿的水質明顯提高。“建設生態屏障,能進一步提升湖區的自凈能力,降低治污成本,充分發揮自然生態系統對達標污染物的凈化降解功能,助力太湖生態質量提升?!崩钗酿┱f。

水中的污染要管,岸上的“病根”也要斬。倒逼產業轉型升級,為綠色發展帶來契機。

在宜興市國合環境高端裝備制造基地,基地董事總經理邵焜琨拿出兩個裝滿渾水的燒杯,他把一些白色的粉末倒入其中的一杯中,在攪拌幾十秒后,這杯渾水居然變成了清水,和另一杯渾水相比,對比非常強烈。

“這個神奇的粉末叫‘生態絮凝劑’。”邵焜琨介紹,該粉末由天然礦物質配制而成,通過了嚴格的毒性檢測測試,且不會影響水的pH值,對自然界完全無害。

國合基地非常關注圍繞太湖的綜合治理,除了絮凝劑,還研發出覆砂劑等一批凈化水體的高端產品。基地已累計投資孵化生態鏈企業58家,成為江蘇省重點推進建設的重大產業技術創新平臺?!斑^去,宜興陶瓷、化工、建材產業興盛,但大量‘散亂污’企業影響了太湖水環境,按照新發展理念,宜興關停5000多家小化工、小作坊,實施‘退耕、退養、退漁’和‘還林、還湖、還濕地’,環保產業乘勢興起,成為新的經濟支柱,希望通過轉型,能讓太湖更美?!鄙蹮j琨說。

“盡管治太成績有目共睹,但要加快實現太湖水環境根本性好轉,還要繼續爬坡過坎?!睙o錫市生態環境局太湖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即將出臺的省太湖綜合治理行動方案對治太工作提出更高目標。下一步,將堅持生活、工業、農業、湖體“四源”共治的思路,在省太湖綜合治理行動方案基礎上,迅速完善出臺市“1+9”三年行動方案,扎實開展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使太湖無錫水域水質持續改善。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姚政宇 許海燕 文/攝

關鍵詞:

責任編輯:ERM523

相關閱讀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影院,亚洲电影欧美电影有声小说,麻豆九一精品爱看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