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蘇州不少學校都在推進“人工智能”走進課堂,提升中小學生對人工智能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興趣,提高青少年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
下午四點,走進張家港暨陽湖實驗學校的AI課堂,老師姚星蕾正在為孩子們講解圖靈測試的原理,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在課堂上,每個孩子都能夠利用先進的設備探秘人工智能。
姚星蕾介紹,整體的編程有一個大致的模板,孩子們進行一個簡單的微調就可以操作,會指導他們進行哪方面的微調,比如高度、前進的長度。
人工智能課程是信息技術課程中的一個分支。上課時,老師把孩子們每2人分為一組,開展項目化教學,引導大家發現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而設計機器人草圖、搭建作品、編程、調試。
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這些聽起來“高大上”的科技名詞,如今已全面進入張家港的小學生課堂。為了不斷提升學生建構、應用“AI技術”的能力,張家港梁豐高中還建成了無人機與機器人科創館、AI人工智能實驗室。
張家港市教育技術裝備室老師秦曉君介紹,經過兩年時間的努力和探索,目前張家港共有19所學校通過了蘇州市首批人工智能實驗學校的創建,今后將以教育信息化建設為契機,不斷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加強教學實踐。
近年來,蘇州持續推進全市中小學校人工智能課程建設。去年12月公布的首批蘇州市人工智能教育實驗學校名單中,全市共有171所學校入選。
稿件來源:蘇州新聞
采訪記者:張愷、張家港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