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資訊!過年|“春節紅”遇上“馬甲藍”,志愿者讓博物館更溫暖

2023-01-24 17:47:02 來源:交匯點

打印 放大 縮小

1月23日,南京博物院參觀者絡繹不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月23日,大年初二,南京博物院今年春節的首個開放日。降雨和降溫并沒有阻擋參觀者們的熱情,當天的參觀人數達到1.3萬人次,幾乎恢復到疫情暴發前。在館內,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身穿藍馬甲,為觀眾提供講解、引導、咨詢等服務,他們有各自的本職工作,卻因為共同的熱愛走到了一起。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南京博物院志愿者,以不計報酬的優質服務詮釋了“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志愿精神。

鄭青為參觀者們講解

南京博物院特展館內,跨年大展《大江萬古流——長江下游文明特展》集10家文博單位的珍藏,展示長江下游地區的文明起源與發展歷程、文化與高峰時期物質和精神文明的物證,以及當下城市文明的斑斕光影。

“長江文明是長江流域各區域文明的總稱,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標志性象征,也是世界最主要的大河文明之一。那么長江下游是哪里呢?”上午十點,志愿者鄭青身穿藍馬甲,圍著“春節紅”的圍巾,開始為參觀者講解。

這一講就是一個半小時,長江的歷史文脈通過250件文物變得生動鮮活。文物靜默不語,講解服務則是替文物說話,在觀眾和歷史文化之間搭起一座橋梁。來自上海的游客張宇一家全程聽完鄭青的講解,他對記者說:“博物館是讓孩子了解一座城市的最好方式,而優秀的講解員會成為我們推薦親朋好友來一座博物館的理由。今天的講解,就讓我們一家對長江文化產生了興趣,也許暑期我們會安排一趟長江行。”

鄭青和參觀者們合影

上午十點和下午兩點,鄭青共進行了兩場講解。對于去年剛剛退休的她來說,三個小時的講解和走動是對體力的考驗,但她的心情卻非常愉悅。她在南京一所大學里從事教育工作30多年,之所以加入“南博藍”志愿者團隊,是因為8年前在南博參觀時看到志愿者短片深受感動,當即提交了志愿者申請。2022年,鄭青志愿服務時長387小時,參與講解了42場,相當于每天在博物館服務1個小時。

為了當好志愿者,鄭青經常請教資深講解員,在展廳里一遍遍“刷館”,還會到六朝博物館、江寧織造博物館、中華門城堡等博物館學習,到圖書館查資料,扎扎實實做好知識儲備。在鄭青看來,講解即講述與解說,把文物所包含的歷史文化信息、遺址背后的故事講給參觀者聽,開啟一場場古今對話。在這個過程中,文物的生命力被喚醒了。

鄭青和志愿者們交流志愿服務工作

按照傳統習俗,大年初二是女兒“回娘家”的日子。但她還是像往年一樣來到志愿者崗位。“我熱愛志愿服務,家人們很理解、很支持?!彼f,“我特別自豪自己連續幾年被評為南京博物院‘優秀志愿者’,如果身體健康允許,我想在南博再講故事20年。”

南博的志愿者團隊在業界很有名,該院社會服務部雷廣偉老師告訴記者,目前南博在冊志愿者450余人,全年累計服務時長約3萬小時,為觀眾義務講解460場次,獨立開展社教活動150場次。她說:“志愿者們會接受服務禮儀、文博知識、新展講解、文化藝術、專題講座和課程體驗等各種培訓,是一支專業而又充滿奉獻精神的團隊。工作人員都很敬佩他們,都尊稱他們‘老師’。癸卯兔年,我們將和志愿者老師繼續實干、苦干、巧干、加油干,希望每一位參觀者都能感受到文化的滋養和浸潤,感受到南博的的熱情和溫暖?!?/p>

傍晚,記者為一群“南博藍”在南京博物院特展館拍下癸卯兔年的第一張工作照。當“春節紅”遇上“馬甲藍”,溫暖洋溢在南京博物院,也溫暖著參觀者。南博是南京的城市地標之一,志愿者們用行動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遞了溫暖向善的力量與美好,也擦亮了六朝古都的文明底色。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鄭亞群 文/攝

責任編輯:ERM523

相關閱讀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影院,亚洲电影欧美电影有声小说,麻豆九一精品爱看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